台
山
醒
狮
台山醒狮文化新传承
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因此,在舞狮活动中都会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在台山,舞狮是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同时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阿布带你走进台山“非遗”——舞狮的其中一个传承基地,一起了解这项民间传统艺术背后的故事。
中国舞狮源于汉代,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而广东醒狮,是属于中国舞狮中的南狮,起源于佛山南海。20世纪初期,舞狮在台山地区流行。改革开放后,具有独特民族魅力的舞狮成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舞狮发展如雨后春笋。20世纪80年代,舞狮活动在台山达到了鼎盛时期。
中国舞狮
今年61岁的谭丽珍是国术馆的馆长。在国术馆这个大平台下,第六代传承人谭丽珍致力传承舞狮这项台山传统民间艺术。由她带领的舞狮队曾多次参与市内大小型晚会和民间传统活动,深受当地民众的支持和好评。
李炳忠是国术馆的一位舞狮师傅,自小喜欢打鼓舞狮。年,15岁的李炳忠在乡下拜师,学习武术和舞狮技艺。那时的农村,每逢重大传统节日都以舞狮助兴。一般情况下,每支狮队只有一头狮。每到晚上,舞狮队的师傅会在村里的祠堂授课。不论老少,只要有兴趣学习的人便可参与训练。
舞狮讲究“人狮鼓合一”。在传统的南狮表演中,舞狮一般由精心制作的狮子、锣鼓、武术器械、彩旗等组成舞狮队。以采青的形式进行,用布阵、解阵的方法穿插其中,分开盘、表演、采青三个仪式才算完满。狮舞开场之前,一般都有一套武术表演,包括拳术、刀、枪、棍等器械。引狮者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手握葵扇来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招式,动作滑稽风趣。而舞狮者则要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睡、抖毛等动作,将狮子的形神通过眼睛、嘴巴、耳朵等部位演绎得栩栩如生。而锣鼓镲也要根据狮子情绪的高低起伏而变化,以此达到流畅完美的境界。
醒狮文化
南狮狮艺象征着一种民族气节。团结、开拓、不畏艰险,以雄健的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豪气。从踏入“狮”门那一刻起,舞狮人不仅要学习舞狮技艺,更要传承这种舞狮精神。
-LionDance-
中国舞狮
国术馆创始人陈荣恩自幼习武练功。上世纪70年代,陈荣恩与舞狮结缘。之后,他和一班师兄弟创办国术馆,悉心栽培弟子,传授武术和舞狮技艺。谭丽珍的丈夫谨记师父叮嘱,一心传承和发展舞狮技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舞狮逐渐趋向老龄化,传承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
年,黄健能加入国术馆。对于国术馆舞狮队未来的发展,黄健能和其他师傅一样,认为舞狮传承应培养青少年对舞狮的兴趣。经过讨论商量,他们决定面向社会免费招收学员,以此鼓励舞狮人才加入传承队伍。年,黄健能将自己6岁的儿子送进国术馆学习武术和舞狮技艺,一学就是十几年。
舞狮精神
舞狮是融武术、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带有一定的技巧性。书籍教学不能将一些细节或重要的地方解释透彻,很难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因此,国术馆在舞狮技艺传承方面,一直都是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授。学习舞狮一般由学习武术开始,然后师傅们会采用手把手教学的方式,一步步教学员如何敲鼓和舞动狮头。每逢周末,国术馆的学员都会集中训练。除了传授舞狮技艺,师傅们更注重向年轻学员传达舞狮精神。
随着学员的不断增加,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一直以来,国术馆都是依靠商业演出维持经营。但自从开始免费招收学员后,馆里各项开支增加,经费愈发紧张。另一方面,简陋的装备也不能满足大量学员的需求。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时,机会悄悄来临了。
文化传承
舞狮因其丰富的寓意和象征在民间备受欢迎,且扬名海外。台山是华侨之乡,对于身在海外的华侨来讲,舞狮不仅代表一种民俗文化,更是象征一种不屈雄健的民族魂。年,国术馆舞狮队已在台山小有名气。他们精湛的舞狮技艺吸引了一位热衷舞狮文化的台山华侨注意。他向国术馆捐赠一笔资金,用来提升装备,国术馆经费问题迎刃而解。往后几年,这位热心华侨都一直支持国术馆舞狮队的发展。
传
承
年,谭丽珍丈夫因病离世。为了完成丈夫遗愿,谭丽珍接管国术馆。在一班老师傅的支持和协助下,谭丽珍接过舞狮传承之棒。经过传承与发展,国术馆舞狮队在台山逐渐“舞”出名堂。在传受传统技艺的同时,师傅们还不断与同行研究交流,在原来舞狮动作基础上加入现代化的高难度动作。让舞狮不仅可以在特定场合助兴,还可以作为一个节目登台表演。
台山醒狮
在台山,逢年过节或遇重大喜事,舞狮是必备的助兴节目。尽管顺应潮流,但从创办至今,国术馆的舞狮队从未忘记传统。传承的舞狮以传统的地狮表演“形象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瘙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俏。年,国术馆的舞狮项目成功入选台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之路迎来曙光。
为了让舞狮文化深入校园,引起新生一代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