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新闻 >> 正文 >> 正文

赵自强何沄伟携手说相声,舞台上满是他

来源:锣鼓 时间:2023/6/24
福宜育康白斑抑菌膏 http://www.bdfmall.com/

“19岁,我第一次开始演戏。”赵自强说。那一年,他从中国台湾的一间剧社起步,身边有放学后的学生、有下班的护士、有调休的电线工……也有金士杰、李国修这些日后的大师。这么巧,也是19岁,何沄伟那一年在北京,从电视台的“北京青少年曲艺大赛”开始,一头扎向舞台,沉醉于相声痴迷于戏曲。终于,他们要在赖声川的《千禧夜,我们说相声》中携手。舞台上,满是他们19岁的影子……

图说:《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年剧照主办方供图

赵自强,19岁开始舞台磨炼

读书那会,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自小喜欢文艺的赵自强也不得不屈从身边人的“好意”,大学选了理工科的机械系。“真的,我念得很辛苦。”赵自强说。那时候,中国台北也没有什么正规的剧社,大都是民间业余组织,赵自强题目做得辛苦了,就会去那里转转。19岁,他参加了兰陵剧坊,当时剧团里除了有金士杰、刘若瑀、李国修,大都是像赵自强一样,业余来玩票的,有学生、有护士、也有牵电话线的……有一天,赵自强走在路上,听见头顶上有人叫他的名字,他一抬头,“正是我们剧团的成员,正在电话线杆上工作。”

渐渐地,有的人不得不将戏剧梦珍藏起来,离忙碌的生活近了,离舞台远了。赵自强坚持了下来,也是在舞台上,“我真正地了解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剧团里,他潜心学习格洛托夫斯基的表演训练法,磨炼出了扎实的表演基础。从年开始,从《一夫二主》的佛林都,到《又一夜,他们说相声》的左道和《暗恋桃花源》的老陶,再到《十三角关系》的蔡六木……在赖声川的喜剧角色当中,实现自己“快乐”的梦想。

图说:《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年剧照主办方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赵自强在《千禧夜,我们说相声》扮演的“乐翻天”,活脱脱是赖声川笔下的阿Q,深入人心。赵自强依然记得19年前他和赖声川一起创作这出戏的过程,大家天南海北地聊,从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到去过最美的地方,甚至是小时候受过的欺负都和盘托出。有人经过会奇怪,“你们这是在排戏?”“是的,我们就是这样创作的。旁边请了一位速记员,把我们聊天的内容都记下来。最后两个月下来,资料堆到腰这么高,然后赖老师从中间整理出页。”赵自强记得有一天排练的20分钟奠定了这出戏的基调,“你说是灵感,我们也努力了2个月。”

说到对表演的坚持,在中国台湾,其实赵自强的粉丝更多的是小朋友。他在电视上扮演的“水果奶奶”系列节目,已经21年长盛不衰。21年过去了,当年看过《水果冰激凌》的小朋友,有的长大了在剧团工作成了赵自强的同事,“我问他妈妈,‘伯母年纪多大呀?’结果比我还小!我竟然叫人家伯母!”

何沄伟,19岁起成了个“戏痴”

今年,赖声川请来了相声演员何沄伟,在《千禧夜,我们说相声》中饰演一个全新“乐翻天”,使这部有着19年历史的“老戏”有了新的血液。

图说:《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定妆照主办方供图

很多人知道何沄伟是因为相声,相声之路起源于侯宝林大师的作品《批三国》。19岁那年,他参加了北京电视台的“北京青少年曲艺大赛”便一头扎向舞台,开始相声表演。在江湖上,也有恩恩怨怨,他只顾埋头向前,依然沉醉在传统艺术中。何沄伟曾说,相声的发展不能是瞎发展,不要去一味迎合观众口味,作为职业相声演员,我们要正确引导观众,在娱乐观众的同时更要告诉人们真正的相声艺术是什么样的。

除了相声,何沄伟还是个“戏痴”,“我从6岁起,就再也没有听过流行歌曲了。”以前常去园子听戏的人都认得何沄伟,他听着京剧起床刷牙洗脸,在锣鼓点中干杂事,闲下来就改段子。何沄伟肚子里的相声段子有两三百个,京剧唱段也是张口就来。昨天他来上海,不仅学唱了一段麒派的经典唱段,还唱了一段沪剧,“那次宝山沪剧团去北京演出《雷雨》,我也是第一次听,就喜欢上了,录了一段。回家用拼音标好,出差的路上就反复听,学了好久。”

“相声演员平时比演出还累,因为时时处处都要学习。多学习,多跟高人接触。”何沄伟说演话剧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相声四门功课说学逗唱,实际上是远不止这四门,演人物怎么提高呢,那就是演剧。”这次的《千禧夜,我们说相声》是何沄伟第二次和赖声川合作,“去年我们合作了一出话剧《北京人》,我演了一个小角色。”据说这几天的排练,导演一个劲地夸他,还像19岁那样执着!(新民晚报记者吴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