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图片 >> 正文 >> 正文

十锦细锣鼓,江南古戏乐的难得之声丨爱

来源:锣鼓 时间:2023/3/21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 http://m.39.net/pf/bdfyy/
    

十锦细锣鼓是江南地区的代表性古戏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清代中期,松江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就在吸收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演奏实践,将古乐《十锦细锣鼓》不断打磨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

从曲艺的历史上来看,此乐源自昆曲过场音乐,本身就是传统南曲的代表,后来渐渐脱离昆曲并去掉唱词,成为纯粹的器乐音乐,在清乾隆年间基本定型。经历了清代和近代无数艺人的改造,对具体的声部和乐器进行优化调整,十锦细锣鼓才终于形成今天的独特面貌。

十锦细锣鼓出自戏乐,颇有上海特色,表演中以集锦方式从戏曲剧目片段、伴奏、民歌小调中选取音乐元素,形成特定的演奏曲式和旋律。表演过程极其考验艺人对传统乐器的掌握,传承此项艺术也需要传承人自身与旧有乐曲不断磨合、优化,最终在改进和吸收中形成独特的音乐风貌。

不少非遗都曾面临着存亡断续的危机,十锦细锣鼓同样不能例外,甚至由于古乐乐团的特殊性,本身培养相关人才就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大量的投入,培养一个中式配合戏乐的十锦细锣鼓表演团队的时间往往以十数年计。正因如此,在过去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十锦细锣鼓的传续充满了艰辛曲折。曾有学者形容这一艺术在过去是“三绝四续,一脉单传”。直到21世纪初,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十锦细锣鼓艺术传承人张洪生担起了培养后续人才的重任。他在二十年间身体力行带出了三名第七代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又陆续担任十锦细锣鼓教学培训班老师,吸引了一批青年人才从事这门艺术。

十锦细锣鼓其本身就代表着雅致亲和的艺术美学,在历史上更曾在外事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勾连起中外的音乐交流。在老中青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十锦细锣鼓继续发扬光大、走向世界,曾三度在世博会与城博会上展演,获得了多国人民的赞誉。

从前,由于传人稀少,想要在泗泾镇上欣赏十锦细锣鼓表演相当困难,一般来说唯有大节大庆方可一聆此“难得之声”。现在,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重视,泗泾镇成立了专门的十锦细锣鼓古乐演奏队,今年春节,演奏队的队员们排演了新的贺岁曲目,驻足于此,不时便能听到悠扬雅致的声声曲调。

文字:周加姚

图片:资料图

编辑:夏婷、李圆圆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