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南方日报·高州视窗》01版。
春风和煦,暖阳照拂。傍晚时分,在高州城西老居民区的缅茄公园里,孩童们围绕着古树奔跑嬉戏,树冠树阴下休闲长椅上,老人闲话家常,好不惬意。这个依托有着年历史的珍稀缅茄古树而建的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观景台、风雨亭、中心湖、缅茄文化长廊等一应俱全,成为附近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高州缅茄树是我们城市的文化标志之一,建成公园后,古树生长环境好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好了,再也不用担心古树的管护问题,大家都十分满意!”古树伴着这里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见证了老区居民人生每一个重要时刻。
高州缅茄就像高州版画、高州木偶戏一样,是高州城市魅力的根和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处理新与旧、拆与留、改与建的关系?从观山公园、宝光塔公园、中山路,到长坡镇冼夫人特色小镇、分界镇杏花村知青园……在这个重要课题中,高州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一个个日趋成熟丰满的案例,不断探索着让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城市功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高州答卷”。
打造富有历史内涵的城市景观
高州是“高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兴盛地、传承地。明洪武元年(公元年)设立高州府,为广东下四府之首,从唐代至民国,高州一直是粤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历经千年沉淀,高州境内有文化遗址多处,拥有木偶戏、山歌、版画、八音锣鼓、冼夫人庙堂文化等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呵护城市的底蕴和根脉。在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中,融入地方历史文化,依托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更新与保护融合发展,让广大市民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高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州市创文办主任李亚凤说。
“鉴水左漩,北山嵩翠,榜山右挂,雁塔提铭。”在高州城西,鉴江河畔,矗立着一座宝光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年,至今已多年历史的宝光塔见证了高州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它是高州特定的历史文化象征,在高州人民的心中也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去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碑额终于立在了高州宝光塔旁,高州实现了“国保”零的突破。对于高州来说,这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里程碑。
今天依托宝光塔建成的宝光公园,是高州旅游必到的“打卡点”,是市区重要的城市文化景观,同时也是高州西岸片区居民的重要休闲活动场所。每日清晨,太极、广场舞、轮滑、戏曲等休闲活动在这里热闹上演。这里还设置有文明志愿岗,热情地为游客服务。
高州依托百年宝光塔打造城市文化景观。通讯员车闻达供图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是围蔽起来与城市隔绝,与群众生活脱离。这样没有传承的保护是毫无意义的。我们通过结合文物建筑的文化传承功能、景观功能与文化展示游览、公共服务活动结合起来,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传承生生不息。”高州市文广旅体局局长廖远说。
去年,承载着高州人时代记忆的高州人民会堂经过一番修缮后,再次起航,逢重大节日会堂内载歌载舞,全民同庆,热闹非凡。高州人民会堂在保留原来历史风貌的同时,实行“微”改造,市民纷纷点赞“还是记忆中的大礼堂”。
宝光公园、缅茄公园、观山公园、文笔塔森林公园、高州市革命历史博物馆、高州人民会堂……高州把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景观、公共服务相结合,打造了一大批的典型案例。
此外,高州还在密锣紧鼓地筹备以中山路为线索的历史人文轴和以南华路、南关路为线索的验货气息街,重塑历史街区风貌,打造出多个历史主题节点,优化街区交通组织管理,增设街区公共服务设施。这将是一次更大更深入的实践。
“事实证明,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让历史文化遗产更好融入百姓生活,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廖远说。
“非遗”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正月,往年里是高州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光。因为春节过后,“高州年例”又接踵而来,家家户户都忙着“做年例”。以往的年例大排筵席,招呼亲戚朋友前来吃香喝辣,热热闹闹庆开年。而疫情之下,随着高州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文明风尚吹遍了高州乡村各个角落。
“走哇,一起去文明实践所唱戏,今天粤剧团有老师过来!”“木偶戏开演了,你倒是吃快一点!”……高州年例也从“吃宴席放焰火”向“学非遗传文化”转变。这样的景象与高州深入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相融合密不可分。
作为千年古郡,高州有着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冼夫人庙堂文化、高州木偶戏、高州曲艺、高州版画、八音锣鼓、玉雕等。据悉,高州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共有51个项目,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地市级18个、县(市)级28个。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城市无形的财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多的形式融入群众文化生活?我们一方面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另一方面广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文化阵地,不断提升文化服务效能,让小众变‘大众’,让非遗走下舞台,走进寻常百姓家。”李亚凤说。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高州木偶戏送到群众家里。通讯员甘军亮供图
一方面,高州在全市建起了个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了分界镇杏花村、云潭镇读岗村、深镇镇仙人洞3个“阅书吧”和“好心书吧”。在建国生态园完成建设1个文艺创作基地。对28个镇街综合性文化站进行提升建设。对53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提升建设。
另一方面,扎实推进省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推进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去年,全市开展活动(次),通过演出与学术交流、学术讲课和展览,更好推动了高州木刻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在高州,每逢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一批批精彩纷呈的非遗文化主题文艺活动轮番上演;在校园里,高州版画班、高州戏曲班、高州木偶戏班等成为孩子们争先报名的“热门”;在农村里,文化惠民活动把非遗文化大餐送到了群众家门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点成了大家交流、切磋的好平台……
在这样浓厚的氛围推动下,高州版画、高州戏曲等非遗文化走进了乡村家家户户,成为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振兴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共同的记忆。一条古街、一条老巷、一座建筑,甚至一项技艺、一个名称,都能唤起人们内心的认同感。这或许就是高州美丽乡村的“流量密码”。
寒潮刚过,在杏花村知青印象园里,十多名工人在镇村干部的监督下忙得热火朝天。杏花村知青印象园是高州市依托分界镇杏花村知青文化打造的最新文化园区,还没正式开放就已经引起了广泛的 高州市分界镇杏花村民国建筑群被活化利用,成为美丽乡村中的重要文旅景观。通讯员伍惠麟供图
在此之前,盘活陈济棠旧居、知青宿舍、储良龙眼母树等历史文化资源,分界镇杏花村已经是闻名全省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成为茂名乡村振兴精彩里的重要节点,也是高州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的主要景点之一。春节期间,接待游客超过8万人次。
事实上,高州各镇、村都在根据自身文化遗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又如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这是一条因冼夫人而闻名的乡村。这里曾是冼夫人的生活地,与冼夫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高州结合乡村振兴,依托村内始建于隋朝的冼太古庙以及村中俚人文化遗址打造冼夫人特色小镇,让该村成了农文旅相结合的乡村振兴典范,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春节期间该村迎来了15.5万游客。
高州分界镇杏花村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知青“文化品牌。通讯员伍惠麟供图
又如,高州市石板镇。在“镇—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中,通过盘活村中年久失修的旧礼堂,打造“时光记忆”,唤起了村民与游客当年“集体观影”的记忆,为美丽乡村注入了更多的内涵与特色。
同时,荔枝文化节、龙眼文化节、丰收节、月饼文化节……去年,高州认真挖掘红色革命文化、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俚人文化、荔枝文化、民俗民间文化,主办、承办和协办了各类文化活动20多场。文化的加持,让高州获得了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与文化事业三丰收。
把历史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振兴发展一盘棋,让乡村更具人文气息与文化底蕴,让美丽乡村既容得下身体,也放得下灵魂。这是高州统筹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和探索。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必须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摸清底数、规划先行,推动城市更新与保护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强化监管、狠抓落实、及时问责,对破坏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更好保护,才能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
邱茜
吴献基
邱茜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