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哥昼”是陇南白马藏语的音译。“池哥”意为山神,“昼”即舞,这是至今还遗存在白马人生活中的一种古老的具有原始风貌的群体祭祀舞蹈。流传于陇南市文县铁楼藏族乡的麦贡山、入贡山、旧寨、案板地、强曲、铁楼寨、枕头坝、草河坝、寨科桥、阳尔山、大坝、迭堡寨等12个自然村寨。
“池哥昼”,又称“鬼面子”,因表演时头戴面具,亦称“白马面具舞”。“池哥昼”既原始古朴,粗犷豪放,又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和浓郁的娱乐色彩,是集“舞、歌、乐”为一体的民族民间艺术。“池哥昼”是山寨群体性活动,有固定的表演形式,以舞蹈贯穿始终。由“乐佰”组织导演各村的舞队,一般由九人表演,其中四人扮成山神,又叫“池哥”,传说是白马先祖达玛的四个儿子;两人扮成菩萨,又叫“池姆”;两人扮成夫妻,又叫“池玛”,还有一个十多岁的儿童扮成“猴娃子”,又叫“池玛鄢板”。四个“池哥”人人头戴青面獠牙插有锦鸡翎的木雕彩绘山神面具,翻穿羊皮袄,背负一串铜铃,足蹬牛皮靴,左手持宝剑,右手握用牛尾刷制作的拂尘,形象凶猛恐怖,舞步遒劲粗犷。两位菩萨“池姆”,头戴雕绘菩萨面具,慈眉善目,端庄秀丽,身穿对襟长裙,手持花手巾,紧跟“池哥”之后,舞姿轻盈飘逸。夫妻“池玛”,丈夫身穿麻布长衫,头戴草帽,妻子身着白马藏族一般妇女装束。“猴娃子”脸抹锅墨,身穿破衣烂衫,四处随意乱唱狂跳,颇似舞台丑角。
每年春节期间,正月十三日从铁楼乡的麦贡山村开始,从东到西依次逐村跳,大村寨两天,小村寨一天。清晨舞队集聚村头,随着“三眼铳”或火枪对空鸣响,锣鼓骤然响起,“池哥昼”开始起歌,每到一村,伴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全村男女老少跟随其后,绕村一周后,依次挨家挨户地欢跳。每到一家,炮手对空鸣炮,以示舞队来到。主家鞭炮相迎,“池哥昼”在院内表演结束后,绕房一周,“池哥”挥舞拂尘,意在驱秽除魔,呼唤吉祥。此后,“池哥”“池姆”摘下面具,主家以酒菜殷勤款待,入席吃饮。主人为“池哥”“池姆”“池玛”轮翻敬酒,这时随舞队助兴的男女歌手对唱白马酒歌,向主人恭贺新春。“猴娃子”同时在院内用幽默、诙谐、风趣的吉利话逗笑戏耍,令人捧腹大笑。次日,再到另一村跳,一直要到正月十八日在李子坝、迭堡寨才算结束。
“池哥昼”是用于祭祀活动的民间舞蹈,表演服装、道具、形式、舞姿及其内涵,均有别于其它歌舞,在我国众多民族歌舞中独树一帜。其舞姿古朴粗放,豪迈浑厚,气势磅礴,有气吞山河之气势。服饰方面,充分体现了白马藏族人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工艺水平,折射出了深厚的白马文化内涵。男子舞姿刚劲豪迈,女子轻柔文雅,刚柔相济,珠联璧合。表演活动中,歌助舞兴,舞随歌酣,歌舞结合,浑然一体。“池哥昼”表演中有狩猎的情节,反映了白马原始先民们战胜自然的拼搏精神。“猴娃子”的表演更是任意即兴发挥,其乐无穷。“池哥昼”挨家逐户、通宵达旦地表演,全村男女老少都参与,堪称展现白马人精神风貌的百科全书。
投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