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不见太阳,没有舞台,这社火还怎么演

来源:锣鼓 时间:2023/7/16

今天是大年初四,具有民间传统色彩的社火该出场了。同样是过年,但南北还真是有些不大相同,这社火也不会是你在电视上看到的哪种。究竟有何不同,听小编给你慢慢唠叨,保证叫你大开眼界。

小编是在甘肃陇东的农村长大的,见证民间社火已经有了近三十年的时间了。小时候爷爷是当地的社火头,没有了他似乎这社会就会办不起来。不过也不是吹的,爷爷去世后,我们庄子上还真的是很少在演社火了。今天小编就以庆阳镇原社火为例,说说这里面都有些什么讲究,与大家各自的家乡比起来有何不同之处。

我的家乡社火是分为两种的。一种叫“地抬”社火,一种是“高抬”社火。这“地抬”社火的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武社火”,大多是戏曲中的片断,如“出五关”、“下河东”“赵匡胤送妹”、“回荆州”等。出场及演出都是伴随着锣鼓声,而这种鼓确不是我们在戏曲中见到的哪种,是牛皮大鼓,直径大多是在mm以上,响起来人的心都在跟着颤。第二种便是所谓的“文社火”,这个是有唱腔的,常见的有“五更鸡”、“十八姐儿担水”、“张连卖布”等。“地抬”社火基本上是本村的乡亲们自娱自乐的一种年俗文化活动,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种社火却是在晚上演出的。为什么会是在晚上演出的呢?小编想应该是这个原因吧。

哪个时候,农村人的生活水平还是不太高,这社火演员是不化妆的,大概晚上能够“遮丑”一点吧。还有就是戏装没有专门的服装,基本都是农家借来的旧衣服、头巾一类的。配戴的胡须则是用马尾扎成的,其它如头饰、武将的背旗等都是用纸糊成的,所以北方人也称“纸糊社火”。

这种社火是没有固定的演出舞台的,演出地点是天天在变,但不管在哪儿,肯定是家院里面的。庄子上的人为一年来的福康,要先行去请。晚上则先行备好喝酒的菜,一般是十二个有特色的小菜碟,这个是演出完后演员们坐下来要喝酒的。

这开场戏是“跳天官”。是有一个人妆扮成天官的模样,抬着鼓要到周围邻居家去走一圈,这个叫“天官赐福”。还得有个“仪程官”,大约是妆扮成诸葛亮的模样,只是没有戴帽子,但要挂胡须,手里还拿着羽扇,伴随着鼓的节奏,喊着一些祝福、赞美的话,而且押韵,有点像是打油诗。这个程序完了之后,就才能进入正式的演出。就是这样,也不是家家都能演,家庭条件差一点的还请不起呢。

这社火还有个讲究,就是在正月十六之前只是在本庄子演出,是不出窝子的。开始的第一场,还得先去当地的寺庙去降香的,其实也就是敬神了。正月十六以后才能到外部村子去演出,而且还是先下帖请。到二月二的时候,这就算是结束了,要先当地的寺庙去降香,在完成最后一场演出后,就要烧社火,也就是把一些纸糊的行头烧毁。

这“高抬”社火其实也就是高腿了,这个其实各地都差不多,小编在此就不必再啰嗦了。只是这到了现在,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社火。从内容到形式,已经是今非昔比,而且已经都是有专用的演出服装了。虽然好看多了,但却是那种传统的年味却少了许多。虽然已不再是只在晚上演出了,但刚开始只在农家演出的这种习惯似乎还是保留着。

亲爱的网友们,你们觉得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