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图片 >> 正文 >> 正文

奇特的民间绝技高跷走兽

来源:锣鼓 时间:2025/5/5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www.znlvye.com/
踩高跷据说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活动。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文字见于《列子说符》篇,从“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可知,早在公元前多年,高跷就已流行。高跷在民间也称“拐子”,是表演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观众需要仰着头或在高处观看,因此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远近观赏皆宜,深受群众喜爱。“走兽高跷”是山西省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庙会活动中的一种独有的表演形式,盛行于清朝雍正初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它是由两人表演的连体高跷,由兽头、兽身、表演人员组成,高跷表演者脚绑木跷,腰缚兽皮,前系兽头,扮演骑兽状;饰演者均负重荷,脚下同步行走,为配合一致,表演时按曲牌节拍行走,难度极大。现有的走兽基本都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经多次修补,原貌仍存。兽头由技术很高的艺人做出模型,再用软布麻纸、草纸经胶多层裱糊、阴干,取模并修饰,上色油漆而成。兽身主要由主架、竹板、麻带、麻丝、麻绳、铁丝、软布、草纸等缝制和绑缚,并粘贴、装饰而成。它的表演需要配乐花鼓、锣鼓等辅助乐器,花鼓类由15人左右组成,锣鼓类13人组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