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他们,在北京南锣鼓巷做志愿者

来源:锣鼓 时间:2022/10/13

阅读提示

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前,北京个城市志愿者服务站全部“开张”。在志愿者队伍中,有长期坚守在志愿一线的“老人”,也有第一次做志愿服务的“新人”,他们共同努力,为“双奥之城”贡献力量。

“哪里有卖冰墩墩的?”“什刹海怎么走?”“地铁站在哪个方向?”2月17日,当记者来到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的冬奥城市志愿者服务站时,陈美琳和李莹已经在这里坚守了4个多小时。此时的南锣鼓巷游人如织,不断有游客上前询问。虽然已是中午时分,北京的室外温度依然在零下。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天之际,冬奥会城市志愿者全面上岗,北京个城市志愿者服务站全部“开张迎客”。南锣鼓巷的冬奥城市志愿者服务站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临近中轴线,又是著名景点,这个站点格外忙碌。从去年12月开始,站点就开始为冬奥会预热,征集冬奥绘画,向过往游客宣传冬奥知识。正式“开张”以来,站点的30名志愿者轮流上岗,为游客提供志愿服务。

“上岗第一天,我没白来”

“我家孩子不小心被糖葫芦的竹签扎破了手,能帮忙包扎一下吗?”一位女士来到南锣鼓巷志愿者服务站,神情焦急。志愿者晏鹏飞赶忙取来碘酒和创可贴,给孩子消毒、包扎伤口。“太感谢你们了!孩子的手不停地流血,没有你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母亲感激地说。

晏鹏飞是北京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康复治疗师,在服务中心团委的号召下,他成为一名冬奥会城市志愿者,这天是他的上岗首日。“上岗第一天就遇到了紧急状况,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了。”晏鹏飞说,“虽然伤口不算严重,但没有经验的话处理起来也不容易。能在这里发挥专业特长,我没白来。”

南锣鼓巷站点的30名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同样是首日上岗的陈美琳和李莹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两人在同一个课题研究组,对志愿活动也有着一样的热情。“我是在美琳的带动下,对志愿服务活动逐渐了解,然后慢慢喜欢上的。”李莹说。

曾见证过年北京奥运会的陈美琳,从小便在心中埋下做志愿活动的种子。“年我才10岁,去现场看过奥运会的比赛,我很羡慕那些在场边默默工作的志愿者。”陈美琳告诉记者。她当时所在学校的高年级学生有的被选中去做奥运志愿者,归来时有机会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发言。“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做志愿者很光荣。”她说。

年,读大二的陈美琳利用周末到通州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做义工。“学校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学习热情很高,我们主要是辅导作业、跟他们一起做游戏,给他们的成长多一些陪伴。”这是陈美琳第一次参与志愿活动的经历。有了做志愿者的经验,当学校召集冬奥会城市志愿者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就是四个字的问题”

“您从帽儿胡同穿过去就能到什刹海!”“给手消下毒吧!”记者在服务站采访时,忽听到站点外一位志愿者热情的声音。从窗户看出去,一位志愿者大姐正在给过往游客解答问题。这位大姐叫胡雅丽,今年64岁,参与志愿活动已经21年了。

“年4月28日,是我当上公共文明引导员的日子。”胡雅丽记得很清楚。从那天起,她在宽街路口东西行公交站台一干就是21年,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从不间断。这么多年来,虽然已经换了好几部手机,但有些照片她始终舍不得删。“这是文明引导员20年纪念活动,这是我获得的荣誉证书……”胡雅丽拿着手机向记者一一展示。

从今年1月开始,胡雅丽就几乎天天到南锣鼓巷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为游客提供帮助。其实,自年南锣鼓巷暖心驿站设立以来,她就是这里的“常客”。年国庆70周年,年建党周年,每当南锣鼓巷暖心驿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胡雅丽从未缺席。“站点有了像胡大姐这样的老同志,我们工作的开展也顺当了许多。”暖心驿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当春节假期遇上冬奥会,南锣鼓巷的游客数量比以往增多,为游客提供免费热水是站点的一个服务项目。志愿者们发现,虽然热水壶摆在桌子的显眼位置,但很少有游客前来主动要热水喝,有时候一整天都用不完一壶水,这让他们感到纳闷。

胡雅丽根据自己多年做志愿者的经验,敏锐地意识到问题所在。她在一张纸上写下“免费热水”四个字,并摆放在桌子上,果不其然,前来倒热水的游客越来越多,最高峰时一天用掉了十几壶热水。“就是四个字的问题。做志愿者需要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群众想到想不到的,我们都要考虑到。”胡雅丽说。

志愿精神薪火相传

胡雅丽曾连续十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明乘车优秀督导员,还获得过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奖章、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者等荣誉。对她而言,第一次获奖的经历尤为难忘。

年,胡雅丽被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荣誉奖”,同时还收获了一笔奖金,“这个奖励不应该只属于我,是我们大家伙共同的荣誉”。医院,经常有看病的乘客拎着大包小包。胡雅丽见他们候车辛苦,便用奖金购置了小马扎。从那时起,她便带着小马扎上下班,自行车把上挂着马扎已经成为她的“标配”。后来,看到老人坐上马扎后起身困难,她又把马扎换成了高圆凳。

胡雅丽现在是交道口街道“胡雅丽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她经常和团队成员一起进社区、进校园,到北海公园、天坛公园、王府井等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志愿服务。

“孩子经常劝我,上了年纪就不要再做了,但是做志愿者的快乐和成就感只有真正付出了才能体会到。”胡雅丽说,“年奥运会我参与了志愿服务,年冬奥会我也赶上了,这次也将为我的奥运志愿服务画上句号。”说到这里,她哽咽了。

结束采访后,胡雅丽又返回了志愿服务岗位,此时已经下午5时,北京又飘起了雪花。胡雅丽和陈美琳等志愿者的无私付出和坚守,让寒冷的冬天多了一丝温情和感动。

南锣鼓巷志愿服务站只是北京冬奥城市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在志愿者队伍中,有长期坚守在志愿一线的“老人”,也有第一次做志愿服务的“新人”,但他们拥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双奥之城”贡献志愿力量。

(来源:工人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9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