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
中国的改革,北京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和普通老百姓的强烈意愿交融相映。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首都北京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天的民生工作,就像摆放一块块针尖大小的拼图,必须紧密衔接、严丝合缝。如果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那么“获得”二字,道出的是改革创新的精髓,道出的是“建首善自京师始”的要义。
改革之火仍炽,发展之路尤长。在愈发错综复杂的多任务运行中努力追求着共享多赢,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越向前进,越要精准对焦,以改善民生的“稳稳幸福”去找到最大公约数,以百姓的希冀期望为中心去描绘最美的同心圆,让改革始终与人民心声共振激荡。
一
南锣鼓巷西侧,雨儿胡同。青砖灰瓦的院落疏朗敞亮,斑驳的阳光静静洒落在葫芦架下。
从平安大街建成到通了两条地铁线,从“煤改电”翻修危旧房到院落整饬拆除违建……在社区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中,说起南锣生活这些年的变迁,老街坊们的话头停不下来。
40年,在千年古都的恢弘记忆里只是一页,但对于生活其间的个体而言,却是有无数故事饱含希望梦想的大半辈子。
有人曾这样形容“北京时间”——每1分钟,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3.95平方米;每1分钟,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3.2平方米;每1分钟,地铁1号线前进米……
40年,余万个“1分钟”。这些“1分钟”里,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根本的实惠归于人,最强大的动力源于人。若以民生维度记录这40年,也许每个北京人都会顿感“纸短情长”。
二
时间闪回到40年前,像雨儿胡同这样最普通的北京老城区,日常图景就是“憋屈”:
院墙一溜煤棚子,家家搭建小厨房,过来过去侧身走,下雨出门两脚泥。那时改革开放是新词,大家都像讲故事似的畅想未来,“要是在自己家能冲澡就好了”“啥时候咱也能成万元户?”
彼时,对于生活在筒子楼、大杂院的北京居民来说,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三转一响”还是奢侈品,厂子里分配一张自行车票得靠抓阄。
彼时,粮票、油票、肉票、布票、副食本、工业券是生活必需,买白菜都得凭票证排大队,“进口糖果都用来款待客人,或者给孕妇补身体”。
年,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亿元,人均GDP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1平方米。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也是最大的民意。创造一切条件提升发展速度、改善人民生活,成为奋力“赶上时代”的最强音。
中国的改革,北京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和普通老百姓的强烈意愿绑在一起。
三
东方风来满眼春。
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年,编号的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饮工商执照发放,翠花胡同的悦宾饭店第一个“吃螃蟹”。几张桌子的小店里,唯一可算装饰的是墙上玻璃框中的一幅字“尝尝看”。
上世纪80年代,来悦宾餐馆吃饭的人排起了长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政策放开后,北京的宾馆猛增到近家约50万张床位。陈强、陈佩斯父子主演的电影《二子开店》结尾,一度抗拒改革的“二子爹”最终也穿上了白色燕尾服鞠躬迎宾。到了北京“晚上数星星”“澡堂子火车站窝一宿”的住店难现象迅速消失。
到90年代的第一个春节,连大过年都“没啥可吃”的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四大菜市场里诸如鸡尾酒这样的“四方风物”汇聚。商业部门表示“货源充足,应有尽有”,鸡鱼肉蛋不但不限购,还要变着花样展销。
这一年,电视剧《渴望》热播,“悠悠岁月……”的旋律传遍大街小巷。这时,北京电视机全部免票敞开供应已经10年,普通人家看的都是彩电。
年,《渴望》剧组到昆明湖清淤工程慰问演出。胡敦志摄
到世纪末,北京人均GDP超过1千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数值意味着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由“吃穿用”向“住行”等发展型、享受型产业转化。
谁能想到,曾经坐趟飞机还要开介绍信,现在出国旅游“说走就走”。曾经连二环路都没有,现在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万辆。改革不断推进,发展不断向前,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越过越美。
改革开放40年,北京全市GDP增长40倍,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和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是年的.8倍和.8倍。大家走过“温饱阶段”,迎来“全面小康”。
普通人的命运是社会进步的风向标。每个家庭、每个个体翻天覆地的生活之变,和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画出了最大同心圆。
四
西方媒体曾无数次追问,“中国奇迹的秘密何在?”答案之一是:“全面深化改革,让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也让中国人民得到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首都北京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年,“万元户”人人艳羡,“过年吃顿饺子”就让人欢欣。如今人们要求更清新的空气、更优质的教育、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面对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压力、面对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继续提高民生水平的“边际难度”在客观加大,而反映到大众的心理感受上,则是“不进则退”。
面对“雾霾灰”“行车难”这些日益突出的大城市病,人们更加敏感也更多吐槽:“你在法国,坐一小时车就到了德国,再坐一小时,就到了波兰;在北京朝阳,你坐一个小时车,依然在朝阳”“早高峰地铁人人挤成了相片儿,文明引导员还在吆喝:‘有没有瘦的!’”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如果说人民的获得感是改革含金量的集中展现,那么以群众期盼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则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变的价值指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复强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为“老北京”,总书记多次视察这座他满怀深情的城市,到胡同里探望老街坊,到敬老院跟老人话家常,“换煤气罐的地方远不远”“食堂饭菜合不合口味”……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总书记关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