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千年古县,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周文化灿烂辉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孕育产生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艺术及手工技艺,成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集聚区。
1、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有九大特点:面是薄、筋、光,汤是煎、稀、汪,味是酸、辣、香。面,一般是手工擀面,薄得像纸,筋道有弹性,手感光滑。
相传早些时侯,周文王在岐山一带领兵打仗,猎杀了一条蛟龙,但人多肉少。周文王爱民如子,为了让每个士兵都能吃上蛟龙肉,他把蛟龙剁成肉丁,用大锅煮汤,用肉汤浇面。只吃面,不喝汤。士兵们个个吃得又饱又好,连打胜仗,很快,三分天下有其二。因此,臊子面又叫蛟汤面。
年“中国名面大比拼”决赛中,岐山臊子面从全国20多种名面中脱颖而出,夺得第一名,荣获“中华名小吃”称号,其制作工艺被列入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岐山转鼓
岐山转鼓古时为战鼓,为军事所用,后在历代相传中增加了舞蹈等艺术动作,鼓手绕鼓而转,全场皆转,而形成今天的“岐山转鼓”。
岐山转鼓所用的鼓,一般分为大鼓和小鼓。大鼓鼓面的直径五尺四寸左右,因其过重,旧时常装载在牛车上游演,人称“牛拉鼓”。小鼓,是与大鼓相对而言,鼓面直径一尺八寸左右,配四脚木架,木架可以开合。不论大鼓或小鼓,均以桑木制成,鼓面为生牛皮,鼓皮中心绘八卦图,鼓腔红漆金绘蛟龙戏珠图案,火珠图案处钉挂鼓铁环,统称“蛟龙八卦鼓”。
转鼓是岐山锣鼓中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一种,民间称之为“跑鼓”或“跑转鼓”,是根据民间鼓谱“二槌”、“三槌”打法和民间鼓舞特色改编,历经几代人的摸索和改进,演变成的一种打击方法,鼓手、钹手在表演中不断变换位置,夹杂舞蹈动作,风格以粗犷豪放、激昂雄壮见长,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给人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振奋。
3、岐山油漆绘画工艺
岐山油漆绘画工艺就是在各种器皿的表面进行油漆绘画,突破了对器物本身的实用价值,使生产生活器具美感得到升华,凭着一刮一抹一刷一涂,一描一画,一雕一嵌,使器物焕发了光彩,这一工艺的产生和运用,从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用工艺的形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4、岐山空心挂面制作技艺
岐山空心挂面与周部族礼仪有关。“挂”字的古体字有多种,皆与“圭”有关。圭是古代一种玉器,上尖下方,是周代贵族举行礼仪时的一种礼物,以示心底坦荡。庶民无圭便以挂面代圭作为珍贵礼品。
直至如今,春节期间,女婿给岳父家,外甥给娘舅家纳礼(即走亲戚),无论其它礼品多么丰厚,须带一封挂面,否则被视为“失礼”,这一习俗,乃是周礼的延续。
史料记载:清代,岐山空心挂面已形成较有规模的作坊。当时最为著名的作坊为“顺天成”,他们专选前茁苜蓿地长出的“紫麦”做原料,制出之挂面纤细柔韧爽口,声誉大震。清咸丰时,县城附近经营此业者颇多,制作工艺愈来愈精,地方官吏将其列为贡品,每年按例向朝庭进贡。公元年七月(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逃往西安后,岐山地方官员将挂面作为贡品,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品尝后,赞不绝口,随赐龙凤旗一面,悬挂于岐山县衙。
5、岐山王氏皮影制作技艺
岐山王氏皮影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精湛的皮影雕刻制作技艺。
岐山皮影题材广泛,雕刻制作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方法,它的线条与着色,明显受到西周青铜纹饰影响,有很大气的张扬感。
6、岐山农家醋制作技艺
中国食醋发源于岐山,岐山醋的酿制可追溯到多年前的西周时代。后稷的后裔、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领他的族人在西岐大地繁衍生息,剪商兴周,建立起一个强盛的周王朝,灿烂的周文化发祥于斯。
岐山人之所以会做醋,是因为周王朝在这一片生活时就发现了酿醋的方法,并流传了下来。宫庭和民间有许多制醋的工匠,平王东迁后,匠人们流落在了岐山和扶风交界一带的乡村里,传承千年,才为后世保留了这项绝技。
岐山醋的传统发酵工艺相当考究,采用大曲发酵,自然酿造。先祖创造的精湛工艺成就了岐山醋酸香醇厚的独特风味,口感醇厚柔和,酸香味爽,回味悠长,凉拌酸香味美,热烹醋香浓郁,成为名扬四海的岐山臊子面的点睛之味。
7、岐山剪纸
岐山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并广泛应用各种民俗活动。岐山剪纸分布于岐山全境,每个村庄都有不少剪纸艺人。
每逢新年来临、结婚喜庆或丧葬白事都可以用剪纸对屋舍环境进行装饰或烘托气氛,只是内容有所不同。如迎新年贴窗花,贴门笺,贴五色帖;结婚贴喜花,糊顶棚花;悼念亡人剪纸筒花等。
在岐山农村,女儿家自幼跟母亲或本村长辈们学习剪纸,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精巧的剪纸技艺。、
8、岐山擀面皮
宝鸡岐山擀面皮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岐山擀面皮始于凤鸣镇八亩沟村。
相传康熙盛世年间,关中西府岐山县北郭乡有个王同江,在北京皇宫御膳房里当御厨。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在烹饪实践中摸索首创出这种面食,深受皇后嫔妃们的喜爱,四季皆可食,且“食不厌多”。由于在京城仅作为御膳,密不外传,故取名“御京粉”。康熙末年,王同江年老归乡,人们慕名纷纷前来求教烹调技艺。于是,他就在八亩沟收徒传艺,开设店铺经营“御京粉”。由于其中有一道擀面的制作工艺,故而人们更喜欢称御京粉为“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有三香:先是面粉香。每每吃完面皮,口舌生津,回味无穷,不仅体味面皮的筋道爽口,更隐隐沁透着小麦的原香,那正是大自然的味道;再是辣椒香。辣椒调动味觉,干冽辣爽,勾人食欲。好的辣椒是面皮的灵魂;还有料汁香。调料汁并不算多,但都要好食材,这样调料浑然咬合在一起,五香俱全,既使面皮吃罢,依然余香绕舌。
不同城市里的居民,可以在身边的超市、商店买到天南海北的商品,贵阳市南明区湘娃食品经营部以日用百货销售、食品销售、酒类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为主,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可靠的商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