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歌”从冬至那天开始,到惊蛰节气便是“九尽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惊蛰正是“九尽杨花开,农活一起来”的时节。惊蛰的雷声,令广大的乡间都要忙活起来了,惊蛰,乃是上天叫醒大地万物的节令。(图/文王英)
惊蛰期间,万物惊醒,也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栽植树木,种下希望。(图/文王英)
古时的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始华”即桃花开放,“仓庚鸣”即黄鹂开始鸣叫,古人认为动物之间会发生变化,看到鹰少了,鸠(这里指布谷鸟)多起来,就认为是“鹰化为鸠”,总之惊蛰是到了桃花盛开、黄鹂鸣叫、布谷鸟飞来的时节了。这样的说法代代相传,这样的情形年年轮回,千百年间在中国的土地之上乡村之中流传至今,令人满怀着对四季轮回的期待。(图/文王英)
惊蛰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动物习性表示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描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时节开始有雷,蛰伏的虫子听到雷声,因受惊而苏醒过来,结束了漫漫的冬眠。(图/文王英)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春天不是从立春开始的,而是从惊蛰开始的,源于那一声春雷的召唤。春雷,是惊蛰的标识。尽管惊蛰当日不一定打雷,但古人说起惊蛰,总少不了雷声。就像清明的雨,早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天公震醒的好像不光是虫豸([zhì]:古书上指没有脚的虫子。[虫豸]旧时对虫子的通称。)、走兽,还有会思考的人。隆隆春雷响过,四季轮回的大幕已徐徐拉开,难怪作家苇岸会这样感叹:“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图/文王英)
每到“二月二”,鲁西南地区龙王冯村的海王寺都有庙会,人们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摄友们都卯足了劲,去龙王冯赶庙会、拍民俗,不过今年又有新去处,市民俗协会又推荐牡丹区何楼办事处卞庙社区“第一届王庄民俗文化庙会”,亮点纷呈,其中的“30桌大型传统桌宴,沿街摆放,像一条长龙很是壮观,十里八乡共进盛餐、共叙佳话、共谋发展”吸引着摄影人,有可能舍“龙王冯”取“王庄庙会”,我更是还有回老家拍摄“牌坊广场看舞龙”的诱惑,患得患失中………。(图/文王英)
今年的惊蛰节气开始两天,就是民俗节日“二月二”,这“二月二”又与“三八妇女节”同一天,这赶得真巧。“二月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古人认为“龙为百虫之长”,能“兴云雨,利万物”。它在头年冬至蛰伏,来年二月二抬头升空开始行云降雨。过去在农村,每逢“二月二”,人们到磨房里,用磨塞子或木橛子将石磨盘的上扇撑起一条缝,说是好让龙抬起头来,石磨的两个磨眼之间有一条刻凿的龙,让龙顺利地抬起头来,它就会多布几场雨,让庄稼生长的更好。现在的农村,石磨少了;现在的年轻人,更不知道会有这样的习俗。(图/文王英)
惊蛰是一年之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公历3月5日前后进入惊蛰节气,这时太阳到达黄经°。“惊蛰”的“蛰”是藏的意思,惊蛰就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图/文王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