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歌舞大剧图兰朵的正确赏析方式,科普贴

来源:锣鼓 时间:2024/8/18
本文作者:洋洋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偶然在电视里看到转播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的《图兰朵》歌剧全本,哇!如此恢弘的舞台布景、如此精美的服装道具,几乎就是那么一眼,然后就被彻底就被征服了。后来才知道,当时看到的版本可谓是全明星梦幻阵容,由詹姆斯-列文担纲指挥,伊娃-马尔顿和多明戈领衔主演。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因素吧,传说中年卡拉扬现场指挥的版本,以及帕瓦罗蒂在录音棚录制的版本,都未能替代这一版本在本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开始狂热痴迷上了这部歌剧。一、关于普契尼和他的《图兰朵》普契尼一生从未来过中国,他对《图兰朵》的创作灵感完全来源于童话故事《一千零一日》(原先我也以为是《一千零一夜》,后来才知道,这是两部不一样的作品),故事背景为中国元朝时期,“图兰朵”一词在蒙古语里的意思就是“温暖”。想来普契尼真的很迷恋东方文化,他另一部作品《蝴蝶夫人》,女主也是一位日本艺伎。不仅如此,在《图兰朵》里的三位大臣“平、庞、彭”的名字,也是源自于中国锣鼓经,三位大臣在剧里演绎的三重唱,活脱脱就像中国的锣鼓戏一般热闹,滑稽,插科打诨,嬉笑怒骂。最初对第三幕的结局安排,非常非常不满意!侍女柳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王子换来了最后的胜利,王子虽然指责了图兰朵的残忍,但最后还是欢欢喜喜和她举行了婚礼,戴上了王冠。后来才了解,这个结尾并不是普契尼的官方结尾,普契尼本人在写到柳儿自杀的时候,就已经悲痛难过的写不下去了,没多久便去世了。普契尼死后的两年,也就是年米兰斯卡拉剧院的首演,这段被沿用至今的显得稍稍潦草的结尾,是别人续写的,和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一样,原作者真实的意图已经被永久埋进了坟墓里,再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了。二、关于《茉莉花》这首民间小调的起源已无从考证,非官方传说它可以追溯到朱元璋时代。18世纪末,一位初至中国的英国年轻人,在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记录下他初听到中国民歌《茉莉花》时的激动心情。这位英国人名叫约翰·巴罗。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自己的表兄马戈尔尼勋爵率使团以贺乾隆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约翰·巴罗是使团的财务总管,后来担任了马戈尔尼的私人秘书。马戈尔尼使团访华是欧洲第一次向中国派遣正式的外交使节,虽然由于中英双方世界观不同,未能达成外交上的共识,却无意中促成了《茉莉花》与欧洲的一段奇缘。马戈尔尼使团在华逗留期间,约翰·巴罗和使团的一位德籍翻译惠特纳都深深喜欢上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并把它带回了欧洲。普契尼收到过一个八音盒,里面的旋律正是这首《茉莉花》,他听了之后爱不释手,于是在《图兰朵》整部歌剧里始终穿插着这首优美的曲调,伴随不同节奏,不同乐器的演绎,不同事件的发生,它时而悲伤,时而威严,时而欢快,时而激荡。除去《今夜无人入睡》(卡拉夫王子)、《主人,请听我说》(柳儿)、《祖先的耻辱》(图兰朵)这三首脍炙人口的咏叹调之外,第一幕里大师用这段基调演化出了经典的《在东方山顶上有鹳鸟在歌唱》也是十分出色的作品。三、关于图兰朵的故事传说第二幕男女对唱的猜谜部分,最吸引我的是图兰朵的谜语歌词,三个谜面写的太优美了,那是由波斯诗人内扎米的叙事诗《七个美女》(又名《七座宫殿》或《别赫拉姆书》)演变而成。曾经有很多人抨击过《图兰朵》,理由是该剧主题三观不正,严重丑化我们的历史。一个持靓行凶的骄纵公主,一个外貌协会,忘恩负义的沙雕王子,甚至连带批判了普契尼曾经的政治观点。在我看来,这真的是有点牵强附会。作为一个从26岁起,就不停产出优秀歌剧作品的大师,他的全部热情和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他毕生热爱的事业上,直到他最后去世,他仍念念不忘自己未完成的作品,试问一个热衷于官场的世俗政客,他能创作出那么多传世的经典剧目吗?再回到剧情上来,不妨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故事,稍微有点姿色的富二代就已经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何况一个美得一塌糊涂,老子又统治着当时地上最强的王国的公主,她做什么都是可以理解的,何况人家只是心心念念为自己的曾曾曾祖母报仇,也不能完全说师出无名对吧!再看卡拉夫王子,他真的是被美貌迷住了心智吗?当然不是!即使图兰朵公主是个丑的不得了的丑八怪,他也会去敲响那面锣鼓,也会去解答三个谜题。自己的国家战败,父王流离失所,从万人敬仰的王子变成一文不名的流浪汉,当一个机会放在你面前,你只要答对谜题,马上可以重新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重新登上王座,这样的逆转,对于一个已经一无所有的人来说,无疑是绝对不能放弃的机会。失败了,无非人头落地,成功了,则一步登天。对于卡拉夫王子这样的人来说,默默无闻苟活一辈子,那和死了有什么区别呢?于情于理,他都会去做这个尝试,因为这是他此生翻盘的唯一一次机会。那些已经人头落地的王子们,难道真的是为了求娶美女吗?绝对不是,需要画重点的是,这位美女的嫁妆可是一顶最耀目的王冠吖!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分析,这个故事都是合理的,美丽的童话。四、关于各种版本的《图兰朵》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演绎的经典歌剧版本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我没亲眼看到过,事实上就算看了也看不懂门道。年,是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诞辰周年,这一年的9月,张艺谋的太庙版本,场景或许是忠实还原了原著,但服装绝对是一大硬伤。三位大臣脱下了中国传统的官服,穿上了西装,显得那么不伦不类,让人时刻出戏。年中国京剧院出品的京剧版本,故事情节做了较大的改动,里面夹杂了大量了阴谋论,曾在网上看过女主邓敏其中一个唱段。经过这样一番改编,使得这个故事变成了原汁原味的中国宫廷剧,加重了故事情节,削弱了艺术表达形式。个人比较推崇,也是个人认为改编的最接地气的版本,当属巴蜀鬼才魏明伦创作的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在原著的基础上,他大胆改动了最终的结局,当亲眼目睹了柳儿自尽,男女主人公都深受震撼。男主唱出的不再是《今夜无人入睡》,他用川剧的曲调唱出了这段词:今夜无人入睡,皇城震荡,今夜无人入睡,满城悲伤,柳儿竟如雁儿样,误入宫廷坠地亡死得快,死的奇,死的豪爽,催人泪,催人醒,催人思量,自恨我走火入魔障,追求牡丹花中王,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行。千里寻美美何在,回头望,最美的姑娘早在我身旁。天啦,快给我起死回生灵芝草地啦,快赐我五鼓鸡鸣返魂汤,让柳儿重新回到人世上,我与她青春结伴好回乡。与之对应的,杜兰朵的一段唱词充分体现出她此时的内心变化,原文如下:汗流浃背如雨水,醍醐灌顶似惊雷今夜无人入睡,今夜无人入睡,一夜间无知女儿长大几岁,领悟了人与人美丑是非沉鱼落雁外貌美,岁月一摧满面灰,龙楼凤阁权势美,朝代一换黍离悲,清风明月自然美,天高海阔任鸟飞,真情挚爱心灵美,千秋万载映光辉,可笑我天之骄,花之魁,娇生惯养,耀武扬威华而不实,言而无信有何美美在那不显山、不露水、不自高、不自卑平平淡淡,踏踏实实一朵小花蕾。拜村姑,祭小妹,肝肠欲碎……又听得凄凉洞箫轻轻吹——男主最后抱着柳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皇宫,离开了杜兰朵,而杜兰朵则脱下了华服,抛弃了荣华富贵,穿上粗布麻衣,变成丫鬟模样,跟在男主身后亦步亦趋,追随他而去。或许这个结局更接近当初普契尼心中的答案,纵观普契尼大部分作品的女主结局,不是死就是悲,大团圆结局应该不是他的风格。(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