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原来,溧阳是一座充满音乐细胞的城市地

来源:锣鼓 时间:2025/1/17
身为溧阳人,却不知道溧阳是座充满音乐细胞的城市?今天,小掌柜就为大家科普下溧阳这些音乐文化。蔡邕的“焦尾琴”与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被人们誉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名琴”。东汉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蔡邕竟在溧阳有着一段看似平淡其实并不平凡的人生插曲,那张与他诗文一样流芳千古的焦尾琴正是在溧阳制作而成的。据传,蔡邕善弹琴,在溧阳,他教女儿蔡文姬弹琴。有一次蔡邕路过观山,看见有一个人正在拿青桐木当柴烧做饭,架起一口大铁锅,下面正在烧火,柴火在烈焰中噼噼啪啪的一阵作响,火势正旺。蔡邕在旁边经过,忽然发现一块上好的青桐木正在燃烧,他知道青桐木是做古琴最好的材料了,这样烧掉非常可惜,于是连忙把这块木材抽了出来,掸灭上面的火,他一边仔细端详着这块烧焦的木头,一边连声说:“可惜,太可惜了”。他这种举动,把烧火的人弄懵了,蔡邕解释说:“这块木头是做琴的好材料,烧掉实在是太可惜了。”烧火的人笑了:“原来如此,既然您这么喜欢,就拿去好了。”令蔡邕兴奋的就是这段被烧的青桐木所剩下的长度恰合琴身的需要,不过琴尾留下了烧焦的痕迹。蔡邕精心制作了一张古琴,他把烧焦的部分放在琴的尾部,并给这琴取了一个极为雅致的名字:“焦尾琴”。太平锣鼓,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传于溧阳市戴埠一带的传统音乐。经考证,太平锣鼓是年太平军驻扎在戴埠地区时流传在当地百姓中的太平军乐。据史料记载,太平锣鼓是太平军出征的战鼓,也是逢年过节、喜庆节日的鼓乐。长期以来,当地百姓把它延续了下来,代代相传,发展、传承迄今已有多年历史。每逢喜庆节日,当地百姓便组队演奏太平锣鼓,可谓:锣鼓一响,万人空巷。戴埠太平锣鼓的乐器有吹奏乐:“招军”(铜制长喇叭);打击乐:以大鼓、大锣、铙拔为基本乐器组合成大锣鼓组,以高音鼓、京锣、小锣、大钗、小钗、小月锣、板鼓、木鱼、撞铃等乐器组合成小锣鼓组;全套乐器有30多件。从年开始,戴埠中心小学设置了“太平锣鼓”课程,培养一批批太平锣鼓小乐手,建立了一支相当规模的年轻传人队伍。近年来,戴埠太平锣鼓先后参加了金山之秋音乐会、省民间文艺汇演、常州兰陵音乐会、镇江三国名城旅游观光活动等多个重大节庆活动,受到广泛好评。泓口丝弦,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布于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泓口一带,是江南水乡古老的传统音乐形式之一。泓口村地处溧城镇西北近郊,属水乡圩区,河网交织,水陆两便,往来商贾、行人多在此休憩;村人们主业务农,兼事豆腐作坊,故有“泓口声名著,丝弦油豆腐”之说。清朝光绪年间(公元年),泓口监生王炳荣喜爱音乐,就收集当地民间艺人世代口传心授的一种古老音乐,编成10个曲牌,在本村演练传授,从而相习成风,以乐为尚,世代传承,延续至今。泓口丝弦现存《雄鹰》、《春燕》、《落叶》、《昭君》、《花园》等六个曲牌,各自独立成章,但演奏均按曲牌的顺序而进行。泓口丝弦早已成为当地百姓逢年过节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地域特色文化的影响力,有显著的作用。年,泓口丝弦入编《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江苏卷》;年,列入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祠山祭鼓,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渚河口地处溧阳西南,处于苏皖两省三县相交地带,旧时属于;三不管;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人文因素,形成了多元文化相融共处的境况,亦形成了便于多种异域民俗文化留存和融合的社会生态环境和条件,也给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沃土。祠山祭鼓便是多元文化的结晶,是流传于社渚一带的传统祭祀音乐。生成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据考证,生于吴兴的张渤,幼年受大禹治水的影响,成年后不惜变卖家产,资助江南百姓治水,后长眠于广德横山。唐、明以后,历代朝廷,对张渤屡加赠赐,封横山为祠山,张渤为大王、大帝。随着时日的推移,张渤的形象逐步被神化。溧阳河口百姓为表怀念和崇敬之意,在河口村建起“八村祠山庙”,并在明万历年间创立、形成了“祠山祭鼓”这一传统祭祀音乐形式。洋渚圣旨锣鼓,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洋渚村立圣旨牌坊,是天大的喜事盛事。为此,洋渚村潘姓族人共同构思创编了五套锣鼓经,即锣鼓音乐,以示庆贺。每套锣鼓音乐,以大锣大鼓与小锣小鼓交替演奏,表达一个场景情景。五个场景情景,体现了“圣旨贞节”这一主题。潘姓族人名之曰“圣旨锣鼓。来源:掌上溧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