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家乡那些事儿在锣鼓炮声中,探寻福州游

来源:锣鼓 时间:2025/2/23
#年味福州家乡那些事儿#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由于场地限制及文化差异,更多民俗活动会在农村展开,因此农村的年味儿总是更浓一些。从正月初三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福州农村里的各路神仙都被拉出了庙,开始了被称为“游神”的民俗活动。今天,就请大家随着小编的脚步,一睹“游神”的真容。福州的游神活动,通常以村为单位,有时也会数村联合,将活动举办得更加盛大。人们用敞篷大轿,抬着供奉的象征福州当地特色的神祗塑像,如五显大帝、白马王、临水奶;以及各村单独供奉的主神和他们的部下,包括将军、元帅、孩儿弟、七爷、八爷等。这些“神明”在锣鼓鞭炮声中,结队巡游各村。人们通过游神,祈求“风调雨顺,合境平按”随着福州市的开发建设,村落逐渐减少,福州市区的游神文化活动逐渐减少,现多集中于长乐,连江等福州周边地区,这些地方的游神都各有特色,但又彼此关联。接下来,就以连江颜岐村为例,为各位呈现一场游神盛宴。游神开始之前,人们并不能闲着。为了更好地迎接游神队伍的到来,每个家族都会在自己的供桌上,摆满贡品、点燃贡香、亮起灯笼,以体现其虔诚之心。游神开始后,队伍的前端是颜氏家族最年长者之子,扛着大型琉璃花灯。中间依次是孩儿弟、黑白无常、四大将军、太师与书生;他们后面分别跟着不同“社”的游灯队伍,有一些“社”会装成“八仙”、“八将”、“七仙女”。队伍的尾则是抬着五显大帝的人群,伴随着传统锣鼓队奏乐,以及锣鼓之声的回荡。妇女会在游神队伍经过的地方“接香”,在每个神像以及五显大帝前捧着香炉,供人们上香。游神队伍到每个地方的供桌绕了三周以后,就停了下来,尽情接受人们的祭礼。在人们向神祈求新春人寿年丰、全境平安后,神又开始起驾,奔向另一个满是香火、供品和人群的地方。整个仪式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深夜,最终,游神队伍会回到祠堂之中。游神经千年洗礼,却历久不衰。虽然上个世纪50年代后,因其封建迷信而被逐渐废除。不过到了80年代后,又开始逐渐淡化掉迷信色彩,剔除掉其中的封建糟粕,重新恢复游神活动。随着服饰、道具以及神像制作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游神活动也迸发出许多新的活力。比如长乐某个地区出现了骑摩托车游神的场面。神仙们风驰电掣地奔跑在乡间小路上,惹来许多村民的围观。游神不仅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艺术价值。还具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它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成为福州文化,特别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内容。当然,也有人因为大范围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环境、神偶形象并不符合个人审美,而对这样的民俗活动有些反感。你是怎么看待游神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游神子书漂泊在路上.民俗——亲历福州游神庆典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