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重报深一度去年我市各区县举行了79场村

来源:锣鼓 时间:2025/7/9
舞龙舞狮、唱村歌、表演非遗……1月26日,北碚区“村晚”在静观镇中华村拉开帷幕,由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轮番上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近年来,“村晚”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逐渐成为新年俗。“村晚”有多火?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在抖音平台上,年12月至年12月,约场“村晚”主题直播在抖音上演,累计观看人数达万人次,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3场“村晚”直播,场均观众超人。与“高大上”的大型跨年晚会不同,“村晚”作为一场在村民家门口举办的联欢活动,究竟有何魅力?▲1月26日傍晚,彭水县太原镇区阳村,村民们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当晚,该村年第一期“村晚”开场。特约摄影赵勇/视觉重庆“村味”是“出圈”密码“村晚”的舞台上,村民就是“明星”;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就是最好的节目内容;群众自发的热情、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是“村晚”好戏连台的密码。在北碚区“村晚”现场,10多位东升村村民唱起共同创作的村歌《旭日东升》,歌词中出现的“水渠”等关键词,都是村民们“精挑细选”的家乡名片。他们把对乡村的挚爱写进歌词里,把对家乡的自豪唱进歌声中,简单质朴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无论村歌、非遗,它们都是村民的宝贵财富,‘村晚’自带的乡土味,让村民感到亲切、看得高兴。”东升村党总支书记江洪流说。澄江镇北泉村村民也“不甘示弱”,在舞台上跟着锣鼓声,举着彩球,托起扎有龙衣的板凳,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龙”带到了舞台上。“在我们北泉村,有‘家家有板凳、户户可玩龙’的说法,每逢节假日、乡村赶场、店铺开张,都要请会玩板凳龙的人助兴,热闹一番。年年的‘村晚’,板凳龙更是必不可少。”板凳龙第五代传承人王文祥说,“村晚”热闹是因为“明星”是村民,现场观众也是村民,它就是“自家人”的大联欢。近年来,“村晚”频频登上热搜,逐渐由“线下演”变成“云上演”,“年年演”变成“季季演”,成为展示乡土文化的首选项。“村晚”搭台经济“唱戏”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文艺队队长施朝秀,最近正带着村民排练“村晚”节目。保坪村已经连续五年举办“村晚”,施朝秀负责的文艺队是保坪村“村晚”中的“明星”。“以前,村民们都怕表演,说起办‘村晚’,积极性不高。”施朝秀说,一开始,只有几个人练村歌,慢慢地,村民都被感染了,逐渐参与进来。到后来,排练厅挤得都差点站不下人。“保坪村头一次‘村晚’举行后,不少村民说,他们的子女在外看到节目直播后,都表示要回来加入表演。”施朝秀说,如今,“村晚”已成为保坪村村民每年最期待的活动,跳舞、打腰鼓、演小品等一系列文艺活动由此延展开来,麻将馆里人少了,村委会门前广场上的人逐渐多了起来。除了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近年来,“村晚”搭台、经济“唱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1月19日,重庆市首届和美乡村才艺大赛(重庆村晚)总决赛拉开帷幕。台上是热闹的“明星”演出,台下则开起了土特产集市,涪陵黑猪、涪陵榨菜等土特产吸引了不少观众选购。“村晚”也为举办地带来了人气:千人同吃刨猪汤长桌宴,乡音号子响彻夜空,上百人的祈福巡游队伍连成一条“长龙”……云阳县渠马镇白岭村“村晚”在连续四天的活动中,线上线下销售晚桃、盐菜、黑花生等土特产超过万元,为农户带去“真金白银”。成为“乡村大舞台”如今在重庆,“村晚”已不是一个村子的事,而是一场遍布全市乡村的群众联欢。近年来,市文旅委举办的“大地欢歌乡约四季”重庆市乡村“村晚”活动,通过探索市、区县、乡镇、村落联动举办,让村民有机会站上更大的舞台。仅年,各区县就举行了79场“村晚”活动,吸引超过万观众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