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寒冬已至、悬崖之下,你我该如何自处?这是无穷宇宙浩瀚天体,在冬至这一天,向人类提出的人生之问。按《三礼义宗》记录,冬至的“至”,有三层意思: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冬至这个节气,在地理学家眼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而在文学家的眼中,却充满着对温暖和希望的渴盼,陈志岁说“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在《节气唱游记·冬至》制作团队的眼中,冬至,则是融汇千年传统、以歌传情和温暖团圆的重要一天。12月22日,《节气唱游记·冬至》如约而至,“节气唱游人”旅行新蜜蜂团队和谢春花,一起来到“节气领唱人”张远的家乡安徽凤阳,以歌会友,用音乐给寒冷的冬夜增加一份暖意。而凤阳,也正是朱元璋的老家。有一首民间流传甚广的歌,“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唯有我家没得卖,肩背锣鼓走四方。”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据说其原型是一个碗和两根筷子,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冬至之情:大如年和小团圆中国人自古就乐观,始终怀有对未来的期盼。而这种期盼,体现在行动之中,则形成沿袭下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习俗。正所谓,“冬至大如年”,在冬至过节的传统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唐代,文人雅士则相约聚会,饮酒赋诗,写字作画,美其名曰“消寒会”。这一天,“思乡”和“团圆”是核心主题。在冬至之夜行至邯郸的白居易,可怜“抱膝灯前影伴身”,明明思念家人,却硬说家中“还应说著远行人”。是啊,岁末之时,满面风霜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家的温暖。《节气唱游记·冬至》,则抓住这一主旨,以“游子与归家·冬至唤起的家乡记忆”为主题,邀请“节气领唱人”张远、“节气唱游人”旅行新蜜蜂组合和谢春花,以乐会友,以歌传情,共同为观众奉上一场温情十足的“游子归乡记”。在这场大型的唤醒家乡故事的追忆活动中,团队一起来到张远的家乡滁州凤阳,从幼儿园老师聊到唱演经历,从饺子汤圆聊到炸丸子,从“唢呐版”嘉宾聊到凤阳花鼓。节目用45分钟时间,带领观众一起体会南北交界之地独特的习俗文化。而唱游的音乐会现场同时也是一个家宴现场,以“冬至快乐”“丹凤朝阳”“饺子、汤圆”三道菜,唤起观众在冬至时节的乡土记忆。正如节目主创团队所言,“我们希望能够在冬至之时,用细节来表达小团圆这样一种朴素的情感。”冬至之歌:从悬崖落下便是璀璨星河《节气唱游记》最大的特色在于:以歌传意、情景交融。音乐这个载体,比文字更暧昧,比视频更悠扬,比动画更真挚。在贝多芬看来,“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而节目用音乐小切口剖开传统文化“万花筒”,将音乐、情谊与节气相互融合,独特的节气文化解析手法,令观众回味无穷。因此,除去领唱人与唱游人之间的互动趣事,歌曲与节气的适配程度,也是节目的看点之一。该怎么传达冬至节气人们的心情呢?节目组用了四首歌,回答这个问题。张远开头献唱《冬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酒已酿,来年谷满仓,看河山,换新妆,好一派锦绣模样……”在温暖的声线中,歌声娓娓道来,为节目垫下积极昂扬、迎接新生活的整体基调。随后的第二首,是旅行新蜜蜂团队律动满满的《告别》。时间是个轮回,冬至阳生春又来。告别黑暗而寒冷的过去,凡此往后,皆是新生。一切都会好起来,一切终将好起来。正如歌中所唱,“请抓住美好的瞬间,别留遗憾成为心上的结”。如果说第一首是温情,第二首是勇敢,那第三首歌,则是表达一种释然。冬至,不是一个普通的寒冬,这是最长、最冷、最黑的一个冬夜,很容易勾起人们灵魂深处的胆怯和悲苦。杜甫深知这种感觉。这位在夔州度过了弃官飘零以来第九个冬至日的诗人,不由得感怀身世,写下“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的愁苦之词。这个忧国忧民、以天下苍生以己任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寒风呼啸的冬至之夜,也开始陷入迷茫了,到底该怎么做呢?“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这种“至暗时刻”,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张远、谢春花、旅行新蜜蜂团队也分享了自己从业生涯中的迷茫与焦虑,但所幸,他们都经过蛰伏之季,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节气唱游记·冬至》则将这种节气自带的愁苦之情消解和转化,用一首《我从崖边跌落》来劝慰广大观众朋友:时光终将温柔地抚平你破碎的灵魂,不要焦虑,交给时间。“我从崖边跌落,落入星空辽阔,银河不清不浊,不知何以摆脱……”扛过了这种至暗时刻,你也能触摸到广袤宇宙,身下无边星河和万座丛山也将对你敞开胸怀,让你获得奇异又永恒的宁静和安详。正如主创团队所言,“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可能会突然跌入一个至暗时刻,会有一段时期的低谷期,但可能在某个时刻又突然豁然开朗。”节目以《一夜冬雪》收尾。一夜冬雪染白了双鬓,何尝不是家中父母悄然改变的容颜?歌曲通过讲述一个孩子看望妈妈的故事,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在分别传达温情、勇敢、释然、思念的四首歌之外,《节气唱游记·冬至》还设置“声音魔盒”,让寻找声音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式感。在这场归乡记中,冬至的声音,是关于家乡的声音,是凤阳花鼓的声音,是凤凰的声音(拟声),也是炸团圆丸子的声音。声声入耳,共同构成我们对于家乡的听觉记忆。冬至之礼:饺子汤圆与凤阳花鼓节气诞生于农耕文明,与黄河流域气候变化息息相关。而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各地习俗差异巨大。很难用一套习俗推演全国的风土人情。因此,《节气唱游记》每一期节目中,都会由节气领唱人作为领队,来到他的家乡,从而深度走进和了解一个地方,用脚步丈量山川四季,感受各具特色的地方习俗,展现节气丰富民俗背后所蕴含的广博的地域文化。在冬至这一天,节目特地邀请来自安徽滁州的张远作为节气领唱人。而节气文化唱游人的蜜蜂和春花,也恰巧是一南一北“代言人”,一行数人共同来到安徽,共话南北节气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安徽,在地理上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既南又北、两边都占。南北方关于甜咸饺、甜咸汤圆、甜咸粽子的争论,在这里得到一种奇异的融合。在冬至这一天,这里的人不仅汤圆、饺子“一起吃”,还吃一种叫“圆子”的东西,地域文化属性拉满。的确,冬至不是日历上画圆圈的简单一天,而是人过出来的,是从一碗碗热腾腾的汤圆、饺子里吃出来的。在这个最漫长的夜晚,任何一种正当时的美味,都是人们相聚的理由。而除了饮食文化之外,节目还重点介绍了安徽代表性文化名片之一:凤阳花鼓。谢春花、旅行新蜜蜂不仅现场向非遗传承人学习讨教,还亲自演绎了一场改编版“凤阳花鼓”,送给张远一个特别的归乡礼物,也致敬友谊。冬至之后即大小寒最冷的天气即将来临春天也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