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临汝书院。本报记者朱磊摄图②: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剧照。饶剑龙摄图③: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剧照。董文俊摄
核心阅读
戏,是江西抚州临川区的城市文化符号。这里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故乡,“临川四梦”传唱至今;这里演绎着国家级非遗抚州采茶戏等地方戏,一批批非遗传承人在坚守与创新中前行。
近年来,临川深入挖掘戏曲元素,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种种努力,让戏韵绵延,让临川文化持续绽放出穿越古今的魅力。
多年前,“故畦抛汝水,新垄寄钟山。为问扬州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在汝水(今抚河)边的故乡临川,以一首《杂咏》道出心中所感;
多年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辞官的汤显祖回到家乡临川,在书斋玉茗堂挥笔写下传世经典“临川四梦”;
如今,行走于汝水畔的江西抚州市临川区,是否还能感受到流转千百年的韵味?这份韵味,镌刻在砖缝石瓦上,留存在曲调音律中,流淌于市井人情里……
访街——
古朴风韵,不经意间就能触碰历史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不经意间,你总能在临川触碰到历史。
一座文昌桥,不到米,历经多年。走过文昌桥、就见文昌里,13条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历史街巷,50多处明清历史建筑,见证古临川的历史。
年起,文昌里老街启动修复工作,“只修不建、修旧如故”“保留古风古韵的同时,彰显赣派民居的特色”。参与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设的抚州市文旅投公司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负责人任明介绍。
年,在杭州经营设计公司的青年邵成,利用假期回乡慢游临川。走进却家山上的汤显祖纪念馆,梅花庵、丽娘坟、黄粱饭店、钱廊……耳熟能详的“临川四梦”情韵意境,以多种媒体形式展现出来,邵成似乎走进了汤显祖的“梦”里。
夜幕降临,邵成来到文昌里老街。灯光映照着老砖墙,石街深巷、闾阎扑地,木雕、竹编、银艺等非遗技艺,藕丝糖、水粉、牛杂等临川味道,老城的韵味蕴含其中。
如果说古色古香是老街的形,那么戏曲文化就是老街的魂。砖墙上的戏剧人物造型、清风竹影与汤显祖诗词元素相得益彰,风韵古朴,仿佛穿越到古临川熙攘喧嚣的市井之中。
夜色愈深,游客越发多起来。夏日炎炎,挡不住对戏的期盼。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灯光如梦似幻,一叶小舟荡起清波,小姐在丫鬟的陪伴下赏花,不觉倦意渐浓,凉亭小憩时,姻缘悄然而至……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在全息数字影像、巨型圆环投影装置等现代科技的演绎下,让观众沉浸入梦。
即便过去数百年,“二十年来才一梦,牡丹相向后堂中”的动人故事,仍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寻梦牡丹亭》自年排演完毕,便成为文昌里最吸睛的文旅项目,接待游客已超过20万人次。
与《寻梦牡丹亭》的相遇,让邵成深受震撼。
“当时我就觉得,传统戏曲文化和现代文创结合,将临川的特色展现出来,是一个好的创业路径。”在唯美演出的触动下,邵成决定回乡创业,“我可以把设计才能与家乡文化融合在一起。”
一场慢游,改变了他的人生路。
邵成开发了“汤显祖系列”文创产品及IP玩偶,有牡丹亭书灯、复刻木雕牡丹亭、杜丽娘柳梦梅玩偶摆件、钥匙扣、文化扇子等,去年文创产品销售额达40余万元,公司年营业额达多万元。
如今,在临川,围绕着戏剧艺术开发创意产品、动漫、音乐等相关的创意公司越来越多,集戏曲创作、戏曲演绎、戏曲体验、戏曲教育、戏曲交流等于一体的街区正在成形。
赏戏——
数百年沉淀,戏剧的舞台越搭越大
绕过文昌里戏曲博物馆,隐约听见叫好声,便知到了旭东戏社。
下午3点,一出小戏即将上演,提前半小时,戏社已坐满了人。台上锣鼓轻敲,戏迷王运生听得入神,轻声跟着哼了起来,手指随着节奏在桌面轻敲,不知不觉,面前的大碗茶都凉了。
每周戏社开戏,王运生都会从十几里外的孔家桥过来,“按照咱老戏迷的说法,这里的茶有戏味!”
临川自明中期起便是有名的“戏窝子”,方言演唱的抚州采茶戏,讲述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广昌孟戏,一唱三叹的宜黄戏,以及道情、说唱、装扮、社戏等曲艺活动……种类众多、内涵丰富的戏曲艺术传承不息。其中,仅抚州采茶戏便有30多种剧目。
说起戏社老板、抚州采茶戏市级非遗传承人朱旭东,临川的采茶戏迷没有不知道的。
朱旭东是临川龙溪镇人,从小听外公唱戏,12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名气渐响后,朱旭东成立自己的班组,带徒弟、写剧本。这些年来,朱旭东的剧团每年仅在各小剧场演出就达到百场以上,这对属于小众门类的戏曲艺术来说,成绩不俗。
如今虽然弟子众多,50多岁的朱旭东仍对演戏满怀激情,“吃这碗饭,就要对得起这个饭碗。我希望专注于传统抚州采茶戏,把这种艺术形式好好地传承下去。”
父亲的执着,感染了女儿朱鸿盈。年,在深圳工作的朱鸿盈回来帮忙经营剧团。这次回乡,承载着一份情怀,也寄托着一份心愿。
“时代变了,戏班也要进步。何不开一个戏社,既让票友们过足戏瘾,又能提升剧团收益?”朱鸿盈抱着这个主意,寻到了文昌里,决定在这里建一个让戏班沉淀下来表演的舞台。
年,旭东戏社开张。既是戏社,也是茶室。走进戏社,迎面是一个30余平方米的大舞台,市民游客来这里品茗看戏,感受临川浓厚的文艺氛围。“临川人爱戏,是我敢在这把年纪还跟着女儿创业的底气。”朱旭东坦言。
近年来,临川的戏剧品牌越擦越亮,从年开始,抚州在临川连续举办多届汤显祖戏剧节,为国内外戏剧文化交流提供展示平台。
戏剧的舞台越搭越大,临川新建、提升和改造了汤显祖大剧院、东华理工大学剧场等4个室内标准剧场和8个室外露天小剧场,如今,40多个民间采茶戏团,活跃在临川大街小巷的露天剧场。
戏剧艺术的发展,如何走出新路?走进三翁公园,可能会找到答案。
进门处,便是汤显祖、莎士比亚与塞万提斯的铜像。3位同时代的文学巨匠于同年陨落,他们的创作在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
年适逢3位文学巨匠逝世周年,抚州在莎士比亚故乡英国斯特拉福举办了“抚州文化周”活动,赣剧《紫钗记》、抚州采茶戏《牡丹亭》选段等剧目在莎翁故乡街头亮相。
这也成为抚州创新戏曲表现渠道的探索。“我们积极开展本土经典剧目创排,着力打造‘汤显祖戏剧文化’品牌,创作出盱河高腔乡音版《临川四梦》《牡丹亭》、音乐剧《汤显祖》、舞剧《傩情》等新剧目,同时积极走出去,先后在30多个国家不同城市演出。”抚州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万剑介绍。
年,沉淀出这座古城的活色生香。
新梦——
文化清音打通传统现代,连接东方西方
“心中乱如麻,口中叫卖花,两脸火辣辣呀……”前几句还有模有样,突然在拉长的尾音那儿跑了调,听着孩子们稚嫩的歌声,令人忍俊不禁。
抚州市第二实验学校里,孩子们在阙青青的指导下演唱采茶戏《卖花线》。
阙青青师从抚州采茶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万安安。在舞台上浸润了30多年,如今她将许多精力放在了非遗技艺推广上。
“临川对于采茶戏很重视,基本上在各中小学都开了课。”阙青青每周至少要到3个学校教课,下一代能接受什么样的戏曲形式,是她最关心的问题。
的确,如何以适应时代发展、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形式,传承与弘扬一方水土的人文特性,不仅仅是采茶戏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临川需要面对的问题。
走进临汝书院,漫步临川文脉馆、临川教育馆、书院文化馆,临川文化的发展脉络历历在目。临川名人馆里,从晏殊、王安石、汤显祖到物理学家饶毓泰、著名学者游国恩,“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
这座按照宋代规制,为了推广和传承临川文化建成的书院,如今既是礼乐射御书数和传统书院文化的体验研学基地,又是文创产品的开发基地。书院负责人方孜瑜拿出一本《书院攻略》介绍,“书院开发了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攻略完成任务,寓教于乐。”
不远处,临川区政协委员戴思甜正带领一个研学团队体验投壶游戏。“临汝书院凝聚了深厚的临川文化,我们准备把这里作为长期研学基地,开展丰富的研学活动。”戴思甜说。
——“历史资源的活化利用,正是我们需要去尝试的。”
任明正在进行临川区荆公路和州学岭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一本厚厚的保护规划上,首要便是历史沿革,评审专家的一条意见让他深思:进一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空间载体的关系,提出延续市井生活、促进活态传承的实施措施,优化展示利用规划。
——“老戏不老,创新有路,年轻人会为采茶戏找到更大的空间。”
朱鸿盈最近接到一群年轻人的邀约,探讨如何通过采茶戏元素,展现临川的人文地理。原来,对方是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们,对采茶戏很感兴趣,准备在临川创业。
——“自古以来,临川便有着广纳人才的胸襟,让更多艺术人才进驻临川,让现代艺术和传统情怀融合,展现一个更宽广的临川。”
牡丹亭书灯、采茶戏滑板车、杜丽娘钥匙扣……拿出自己设计的几个文创产品,邵成仔细介绍。在他看来,临川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不仅有戏曲元素,未来希望能够整合更多资源,做出属于临川的文创特色品牌。
漫步汝水,寻梦临川。水袖飞舞,戏韵悠然。清音袅袅,“一往而深”,穿越时光荏苒,打通传统现代,连接东方西方。
或许,这就是临川新“梦”。
《人民日报》(年07月21日07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