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过大年(陈顶云)
作者:陈顶云
临沂学习平台
一进腊月门,就开始数着日子等过年,有心的父母就开始为一家老小备年了。吃的、穿的、用的,一样也不落下。忙活一年了,咱们中国人对年的期盼是刻在骨子里的,那象征着“年”的韵味儿说不清道不明,却一年又一年延续着。
春联
年集上,路两边一溜儿摆着对联、挂门笺儿,有纯黑字体,有勾勒金边的花样字体,还有纯金黄的字体。对联内容每年也有变化,但它们都有一个不变的主题:祈愿生活富裕安定,祈愿家人快乐健康,祈愿国家安定富强。
如果你在哪个摊位前驻足,摊位老板就会搓着冻得通红的手过来热情招呼:“您要哪副对联?要几副?我给您包好。”包好后,还会贴心地送你几张写有“五谷丰登”“开门见喜”“身体健康”“车行万里”等吉言的小帖子。总之,凡是他有的吉祥话,只要你要,他都会给,保管让家里家外红火起来。
记得我们小时候,对联都是找会写毛笔字的人代写的。我的父亲就是一位资深书法爱好者。一到腊月,村里的人就会夹着几张红纸来我们家。父亲和村里人聊着今年的收成、聊着家长里短的工夫就把红纸裁好了,对联、最小的“酉”字帖等等,都会裁好备用。
那时候我还小,却也爱上了毛笔字,每每想写几个,父亲总是不让,担心白瞎了墨和红纸,只让我在身边帮忙抻对联。父女两个念着对联上的字,常常忘记已到深夜。
如今父亲老矣,手一拿毛笔就抖,但他还是坚持每年写上几副春联,他说不写就没有了年味儿。我们成家后,之前也是自己写春联的,但现在都懒了,觉得大集上卖的各种各样的春联比自己写的好看。
中国结
年集上,最能吸引人们目光的非中国结莫属了。它们挂得高,我们看得到。火红的中国结、火红的丝线穗子,在寒日西风里,热烈地飘扬。
家中有大车小车的,买个中国结挂在车里增添喜庆吉祥;有新房的,买几对大号中国结装饰一下,显得富丽气派;有摩托车的小青年,买一对穗子长长的中国结挂在车把上,跑起来又拉风又帅气。
我不会制作中国结,但年轻的时候,趁着腊月闲日会纳上几双鞋垫,给自己纳,给未来的夫君纳。用红红的丝线纳出中国结、大红“喜”字等,那种深深的思恋,那种只可意会的美感,是中国独有的符号,在年轻的心底悄然播种、生根、发芽。
每当年集上售卖中国结时,即使不买,我也会多看几眼。那红红火火缠绕在一起的丝线啊,虽千头万绪却顺理成章地存在着。这多像过日子呀,每天千头万绪,却也理得清、走得顺,不知不觉间,风风火火又过了一年。
饺子
过年最不能少的就是饺子了。
我们这里有个风俗,大年三十吃荤,预示着一年都能吃到肉;大年初一吃素,表示对上天的尊敬。我们家却相反。我认为无论什么风俗,只要子孙孝顺,做什么事都会水到渠成。孝顺孝顺,顾名思义,做到孝了,生活自然就顺了。我们三十年来一直在大年三十吃素馅饺子,老父亲九十多岁高龄了身体还很硬朗。我们一家人勤奋学习,整个家庭都蒸蒸日上,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锣鼓敲起来
说完了吃穿用度层面的年味儿,就要说说精神层面的年味儿了。
我们小的时候,村里有个吕剧团,我父亲负责排戏。一进入农历十月就开始排戏了,《小姑贤》《李二嫂改嫁》等,那些年里就唱那几出戏。但在那个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的年代里,十里八村的人们还是会聚在一起,不厌烦地每场都看。
现在热衷于看戏的人似乎不像原来那么多了,但是一进入腊月,村广场上的锣鼓家什就敲起来了,男的、女的,年老的、年轻的,都愿意随着节奏扭一圈大秧歌。大红的、水绿的绸缎舞出青山绿水的多姿、舞出民俗文化的魅力。
广场舞也是腊月里的一大特色。瞧,年轻的一帮在跳曳步舞,动感十足;年纪大的一伙在跳扇子舞,如飞蝶入花丛。他们在明快的乐曲中舒展身姿、变换节奏,舞出了农村的新貌,舞出了生命的活力,舞出了新春的喜悦。
(作者: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马庄镇北豹窝村陈顶云)
责任编辑:暨晓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