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山西太原古县城迎来灯光首秀
23日深夜的一场灯光秀,宣告始建于年的明代太原古县城在历经九年修复后即将开放。文物大省山西旅游版图上再添一处人文景观。
23日晚,地处山西太原西南部的太原古县城城墙巍峨、街巷肌理完整。随着时间推移,城墙上、街巷中,柔和的灯光次第亮起,勾勒出古城轮廓。
丨山西太原古县城迎来灯光首秀
自年启动太原古县城复兴工程以来,这座古城历时九年终迎来亮灯首秀。当晚,来自中国各地的余位车手以自驾游集结赛的形式,追随数百年前商队足迹,来到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城市——山西太原,深度体验这座城市。
上述活动主办方介绍,车队从福建武夷山发车,比赛线路全长公里,途经“万里茶道”8个省(区)和部分节点城市。山西太原即为其中重要一站。
当晚,魁星楼前,游客驻足。五彩灯光投射在楼阁之上,春夏秋冬岁月景象流转,旧时学子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历史被娓娓道来;古县衙门口,暗夜当中,国家级非遗“飞火流星”上下翻飞、星光流转。应和着掌声、呐喊,太原锣鼓鼓声震天。
“今晚的灯光秀融合了当地民俗、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元素,很有地域特色。”太原市民张军说,太原古县城修复多年,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来看看工程进展,期盼这里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近年来,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太原持续、系统修复历史人文景观,延续城市文脉。
丨山西太原古县城迎来灯光首秀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程书林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晋商开辟的万里茶道是亚欧大陆一条经济大动脉、文化交流渠道。“游山西”就是读历史。“游山西”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交融互通的最佳选择。
“古太原县城始建于年,距今已有年历史。城内拥有79处文物,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历史街区。”太原市龙城发展投资集团董事长刘鹏飞说,太原古县城复兴工程历时九年,目前已全部完工,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全面对外开放。
丨明太原县城区位图
太原市龙城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太原古县城将与晋祠、天龙山、蒙山等周边景点串联成片,形成古晋阳历史文化旅游区。
写满历史,近日太原古县城57条路命名也开始公示:
东岳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北隅。南北走向。南起北后街,北至桐封北路。长.1米,宽3.5米。沿用老地名,因临近东岳庙而得名。
东岳西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北隅。南北走向。南起北后街,北至桐封北路。长.6米,宽4米。沿用老地名,因位于东岳庙西侧而得名。
达道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北隅。东南—西北走向。东南起凤城东街,至西北常平巷。长米,宽3—4米。沿用老地名,因巷子处于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取四通八达,顺畅通达之意而得名。
常平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北隅。南北走向。南起凤城东街,北至北后街。长米,宽7.2—8.5米。因原常平仓之路而得名。
书院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北隅。南北走向。南起北后街,北至桐封北路。长87.4米,宽3.5米。沿用老地名,因临近晋泉书院而得名。
按察司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北隅。南北走向。南起北后街,北至桐封北路。长79.4米,宽5.2米。沿用老地名,因临近按察司而得名。
县衙西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北隅。南北走向。南起凤城东街,北至北后街。长.4米,宽1.6—4米。沿用老地名,因位于县衙西侧而得名。
邮舍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北隅。南北走向。南起后街,北至桐封北路。长72.2米,宽4米。沿用老地名,因临近原邮舍所在地而得名。
米家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北隅。东西走向。东起县衙西巷,西至凤城北街。长65米,宽4.7米。因原城内四大姓之一,北街米氏而得名。据传说与棘针村米氏都属米芾的后裔。
马家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北隅。东西走向。东起县衙西巷,西至凤城北街。长60.4米,宽3米。因清未、民国时期马氏“聚文会”驻地而得名。
王家大门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南隅。南北走向。南起桐封东路,北至凤城东街。长51.7米,宽5.8米。沿用老地名,因明代进士王琼之居所府邸而得名。
段家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南隅。南北走向。南起郭家圪垛,北至凤城东街。长44.3米,宽3.5米。因城内四大姓氏之一,留有青主访段处遗迹而得名。
马圈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南隅。南北走向。南起郭家圪垛,北至凤城东街。长51.2米,宽3.4米。因原明代马圈屯所驻而得名。
南寺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南隅。南北走向。南起桐封南路,北至奎临巷。长62米,宽7米。因位于原南寺位置而得名。
城隍庙东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南隅中城隍庙东。南北走向。南起城隍庙街,北至城隍庙北部。长39.8米,宽7.7米。沿用老地名,因位于建筑城隍庙东侧而得名。
城隍庙西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南隅中城隍庙西。南北走向。南起城隍庙街,北至城隍庙北部。长39.8米,宽7.7米。沿用老地名,因位于建筑城隍庙西侧而得名。
上香道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南隅。南北走向。南起郭家圪垛,北至凤城东街。长35米,宽2米。因原为从县衙至城隍庙进香之路而得名。
海子观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南隅。南北走向。南起桐封南路,北至郭家圪垛。长米,宽3.3—10米。因临近原海子观而得名。
郭家圪垛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南隅。东西走向。东起王家大门巷,西至上香道。长.9,宽3.5-6米。沿用老地名,明代早期攸氏、郭氏二大户居住的地方圪垛,圪垛,城内高低凹凸地段。
奎临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东南隅。东西走向。东起桐封东路,西至城隍东巷。长.8米,宽6米。沿用老地名,距奎星不远的巷子。奎,指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与魁同用。魁为首,也叫魁(奎)星。因临近魁星楼而得名。
西寺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北隅。南北走向。南起凤城西街,北至桐封北路。长.4米,宽6—9.46米。沿用老地名,因原通往西寺而得名。
西寺圪垛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北隅。南北走向。南起凤城西街,北至桐封北路。长.2米,宽5米。沿用老地名,因位于隆恩寺西侧而得名。圪垛,城内高低凹凸地段。
苏家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北隅。南北走向。南起凤城西街,北至桐封北路。长.4米,宽6.4米。因城内四大姓氏之一而得名。
郭家老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北隅。南北走向。南起凤城西街,北至桐封北路。长米,宽3-5.8米。因临街有明代景泰丙子科举人甘泉县学训導郭斌牌坊而得名。
玉皇庙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北隅。南北走向。南起玉皇庙东南角,北至桐封北路。长.5米,宽5—6.5米。因临近玉皇庙而得名。
关王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北隅。东西走向。东起凤城北街,西至西寺巷。长米,宽4米。沿用老地名,因关王祠(关帝庙)的马道而得名。
曹家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北隅。东西走向。东起苏家巷,西至郭家老巷。长20米,宽6米。因修复古城新迁宅院而得名。
张家老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北隅。东西走向。东起凤城北街,西至西寺巷。长.5米,宽5.5米。沿用老地名,因原通往城内大户张氏院落而得名。
乔家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北隅。东西走向。东起西寺圪垛,西至苏家巷。长79.5米,宽9.5米。因修复古城时新迁宅院而得名。
贾家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北隅。东西走向。东起凤城北街,西至西寺巷。长米,宽3—4.2米。沿用老地名,因原通往城内大户贾氏院落而得名。
泰和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北隅。东西走向。东起西寺圪垛,西至玉皇庙巷。长.5米,宽5-6.5米。因原老字号泰和而得名。寓意凤城里的街坊邻居安泰和谐。
小西街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内,东西走向,长米,宽4.5—10.5米。沿用老地名,历史上用于区别西街而得名。
刘家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南隅。南北走向。南起高家巷,北至刘家老宅院。长.4米,宽4米。因临近刘家老宅院而得名。
酒坊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南隅。南北走向。南起朱家巷,北至高家巷。长60.2米,宽3米。因清代天盛湧酒作坊而得名。
铁匠铺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南隅。南北走向。南起攸家圪垛,北至凤城西街。长78.3米,宽3米。因原城内铁匠作坊所在地而得名。
磨坊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南隅。南北走向。南起攸家圪垛,北至凤城西街。长82.7米,宽3.4米。因原城内磨坊所在地而得名。
道台院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南隅。南北走向。南起桐封南路,北至高家巷。长米,宽9.7米。因清未道台院以及道台私医,民国四大中医之一,施今墨的施公馆而得名。道台院指光绪年雁门道姚承恩所居住生活的地方。曾有花园、绣楼院等建筑。曾用个人私医施今墨而专设的施公馆,至今二处院落完整全保留。
旗杆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南隅。南北走向。南起攸家圪垛,北至凤城西街。长88.6米,宽2.8—4米。因清举人崔氏旗杆院巷而得名。
仓门前街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南隅。南北走向。南起桐封南路,北至攸家圪垛。长.8米,宽5.5米。沿用老地名,因位于原明朝国家粮仓前而得名。
一人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南隅。南北走向。南起小西街,北至凤城西街。长41.4米,宽2.7米。沿用老地名,因原来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行而得名。
马道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南隅。南北走向。南起小西街,北至凤城西街。长54.9米,宽3.6米。沿用老地名,因历史上原马道所在地而得名。
攸家圪垛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南隅。东西走向。东起凤城南街,西至仓门前街。长米,宽4—5米。沿用老地名,明代早期攸氏、郭氏二大户居住的地方圪垛,城内高低凹凸地段。
拳师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南隅。东西走向。东起仓门前街,西至桐封西路。长.4米,宽5米。因民国拳师杨吉生宅处而得名。
仓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南隅。东西走向。东起凤城南街,西至仓门前街。长米,宽5.7—7米。因明代时期为通往国家粮仓的路而得名。
高家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南隅。东西走向。东起凤城南街,西至道台院巷。长.8米,宽3.5—4.3米。因通明代进士高汝行花园路而得名。
朱家巷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西南隅。东西走向。东起凤城南街,西至道台院巷。长.1米,宽3.6米—8米。因临近原城内四大姓氏之一朱家院落而得名。
凤城东街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内,东西走向,东起东城门,西至城中心旗亭,长米,宽8米。据考唐玄宗李隆基《过晋阳宫》:“并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因古县城整体建筑格局形似头北尾南的凤凰而得名。
凤城西街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内,东西走向,东起城中心旗亭,西至西城门,长米,宽8米。据考唐玄宗李隆基《过晋阳宫》:“并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因古县城整体建筑格局形似头北尾南的凤凰而得名。
凤城北街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内,南北走向,北起北城门,南至城中心旗亭,长米,宽8米。据考唐玄宗李隆基《过晋阳宫》:“并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因古县城整体建筑格局形似头北尾南的凤凰而得名。
凤城南街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内,南北走向,北起城中心旗亭,南至东城门,长米,宽8米。据考唐玄宗李隆基《过晋阳宫》:“并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因古县城整体建筑格局形似头北尾南的凤凰而得名。
城隍庙街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内,东西走向,东起金牛湖公园,西至凤城南街,长米,宽1.2—9米。因临近城隍庙而得名。
东横街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内,南北走向,北起后街,南至凤城东街,长米,宽6.5米。沿用老地名,横街指从主要干道分岔出来的街道,东表方位。
北后街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内,东西走向,东起东横街,西至凤城北街,长米,宽8.5—13.5米。沿用老地名,后街相对于正街而言的主要街道,北表方位。
桐封东路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内,南北走向,长米,宽7米。因“剪桐封弟”而得名。周成王姬诵剪桐树叶封弟姬虞(唐叔虞)为唐国诸侯,是西周时期晋国始祖、三晋文化的创世人。
桐封西路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内,南北走向,长米,宽7米。因“剪桐封弟”而得名。周成王姬诵剪桐树叶封弟姬虞(唐叔虞)为唐国诸侯,是西周时期晋国始祖、三晋文化的创世人。
桐封北路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内,东西走向,长米,宽7米。因“剪桐封弟”而得名。周成王姬诵剪桐树叶封弟姬虞(唐叔虞)为唐国诸侯,是西周时期晋国始祖、三晋文化的创世人。
桐封南路位于晋源区太原古县城内,东西走向,长米,宽7米。因“剪桐封弟”而得名。周成王姬诵剪桐树叶封弟姬虞(唐叔虞)为唐国诸侯,是西周时期晋国始祖、三晋文化的创世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网/太原市民政局/住在太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