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春节民俗扭秧歌看完之后才知道是真的

来源:锣鼓 时间:2023/6/21

秧歌流行我国北方汉族地区,主要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在广场上表演,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起源

秧歌的历史,据现有资料可追溯到明初。凤城镇建设村赵炳书家藏《赵氏谱书》记载:二世祖赵(通)世袭(大嵩卫)指挥镇舞诰封武略将军。明洪熙一年(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赐“七叶行祥”金额,悬匾谷旦,诸位指挥偕缙绅光临赐贺,乐舞生闻韶率其创练之秧歌,舞唱于庭,其乐融融。这是有关海阳大秧歌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当时已有秧歌活动于今海阳凤城。据上所述,海阳秧歌是源于汉,创于明,兴于大嵩卫城(今凤城)。

乾隆三十五年海阳柳树庄人陈英弼编写的秧歌剧《陈老喜劝子跑四川》序中所述:余随胡公廷章供职邛州,甚爱蜀歌之美,仿做跑四川。教秧歌班演唱。由此可见,早在二百多年前,海阳秧歌的音乐唱腔就已经借鉴蜀歌了。另外,海阳秧歌中乐大夫俗有螳螂门、八卦门之分,即是指他的舞蹈基本动作汲取了不同拳术套路而形成各自的风格。

风格特色

秧歌表演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其次是乐队,随后是舞队。舞队有各类角色几十人。秧歌队常用阵式有二龙吐须、八卦斗、龙摆尾、龙盘尾、二龙绞柱、三鱼争头、众星捧月等。

舞蹈动作的突出特点是跑扭结合,舞者在奔跑中扭动,女性扭腰挽扇、上步抖肩;男性颤步晃头、挥臂换肩。

西北部地区,除打击乐伴奏外,还配有唢呐、笙、笛等乐器。舞蹈动作不多,以跑阵式为主,俗有跑秧歌之说。舞蹈步法主要是三步一隔,即走三步、踏一步,当秧歌队串街走阵时,主要是以两竖排队相互交叉走三步一隔贯串始终。

在表演形式上,分大场子和小场子两种,大场子是群舞,锣鼓铿锵、万马奔腾,宛若大河滔滔。小场子多是双人舞、多人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