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中国地方特色之非遗文化之龙岩采茶灯

来源:锣鼓 时间:2025/4/4

龙岩采茶灯

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流传于福建省龙岩市,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

《林氏繁衍迁徙渊源谱》记载:龙岩采茶灯自明末清初由苏坂美山林氏先祖千四郎编成。据考证,明清年间采茶灯盛行于龙岩的赤尾山,距今约二百六十多年。

龙岩采茶灯被群众视为吉祥歌舞,同我国传统的龙灯、狮舞一样,在农历新年、元宵期间,庙会、堂会、踩街时表演。表演由宗族中有威望的“大头家”牵头设“灯馆”,物色活泼的男童(男扮女装),由几名“小头家”授艺登场,参加村社竞赛。

采茶灯的基本舞步独特,称为“采茶步”。采茶灯的舞蹈,以穿插、队形变化为主,一般有几十种花式。采茶灯的音乐,系采用宫廷流落民间的古曲和当地的民间小调,因后来增加蝴蝶角色,便引用十番音乐,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并配以戏文、民间故事为内容的唱词,边舞边唱。《采茶灯》有专用的锣鼓谱,俗称“灯仔鼓”。与采茶灯表演相关的戏曲作品有《大补缸》、《打花鼓》、《闹花灯》、《卖花线》、《双扶船》、《哭五更》、《兰继子》等。

龙岩采茶灯的传承,主要以家族传承、师傅传承为主,在当地民间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龙岩采茶灯善于吸收姊妹艺术的表演和音乐,目前仍在演变和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由龙岩采茶灯改编的舞蹈《采茶扑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并形成较大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