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水乡梦里锣鼓声文刀客

来源:锣鼓 时间:2025/4/30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www.yunweituan.com/npxdt/npxchy/m/838.html
南滘桥拆掉的那一天,我专门回去看了一下。究竟想回去看什么呢?自己却又说不出来。可能到了这个年龄,对于人与物的错失或更替,总有一些无法割舍、又难以言表的情愫吧。而此刻,对于淹没于岁月变迁中的南滘桥仍念念不忘的,只有形单影只、迷茫伫立的我吗?不是。应该还有这桥下流转千年的滘河,这桥边须发沧桑的古榕吧。因为,我分明已听到呜咽的水声、抽泣的叶鸣。在渐渐迷糊的眼前,桥下的渔舟慢慢地多了起来,渔歌和号子也开始响亮了。在响亮的渔歌声里,两岸的店铺打开了门板,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人群也开始拥挤起来了。忽然,远处传来了阵阵锣鼓声。随着声音越来起响、越来越急促,河里的小船也开始有点慌乱了。经过短时间的慌乱后,刚刚还拥挤不堪的渔船竟整齐地分靠在两边的水墙上,腾出了中间一条宽敞的河道来。岸上的人们也开始鼓噪着向河边挤,伸长了脖子向锣鼓声传来的方向张望。不知道是谁开的头,河里所有的渔船都伸出了一根长长的竹竿,挑起一串串的鞭炮,噼噼啪啦地响了起来,整个河面顿时笼罩在一片白色的烟雾里。伴随着“嗨呦嗨呦……”的号子和锣鼓声,在浓浓的烟雾中忽然钻出了一红一黄两个龙头。长长的龙须随风飘拂,龙舌还有龙嘴上腭的两个大杨梅缨,迎着浪花的起伏伸缩颤动,活灵活现,宛若真龙出水。龙颈上有一打扮成武侠状的少年,手里随着锣鼓的节奏一上一下挥舞着彩旗,舟上各25对精壮的桡手也跟着节奏飞快地划着龙桡,在龙舟的两边激起了一层薄薄的白色水雾,整条龙仿佛要升腾起来了。龙船的锣鼓声、渔船的鞭炮声、桡手的吆喝声、观众的喝彩声……,各种欢乐的声响交错在一起,整个水乡沸腾了。“轰隆”,身后钩机的一声巨响,把我从蒙太奇的回忆中钩了回来。灵动的龙舟、精壮的桡手、穿梭的渔舟、喧闹的人群……,一切曾留存于这片水乡的美好,仿佛也随着岁月的长河逐渐地消失殆尽,只留眼前的一片萧疏与静寂。从回忆的喧闹中回过神来,悻悻的沿着河边漫无目地地闲逛。走约数十步,在河边的卓厝巷口一转,外公的老屋就到了。老屋已多年没人居住,门环上的铁锁也锈迹斑斑。我只能倚着斑驳的门板,在门口的台阶上静静地坐下,去追寻那紧锁在这一片重门背后曾经的往事。孩童时知道端午节的到来,其实是从外公家巷口的叫卖声开始的。“买栀粿啰”,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原来每天准时在巷口吆喝“草粿、豆腐花”的小贩忽然变换了叫卖声。赶紧从外婆的手里抢过小盘子和一角钱,飞快的向巷口跑去,怕去晚了,今年新出摊的第一笼栀粿就给别人买光了。卖栀粿的老头倒是不紧不慢,不管小摊前围着多少双焦灼的小眼睛,永远是慢吞吞的按着自己的工作节奏来。只见他抽出一根细细的丝线来,一头用牙齿咬着,一头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左手在竹笼里拿出一块桔红色、颤悠悠的栀粿,右手的丝线往上绕上一圈,轻轻一绞,就绞出一块薄片来。接着再拿起这块小薄片,在你的盘子上方一圈圈地绞动,绞出一片片约摸拇指大小的小条块来,然后再洒上一层薄薄的白色糖粉,交到你的手上。随着老头手中丝线的一圈圈地绞动,身边响起了一阵阵迫不及待的口水吞咽声。把栀粿端回了家,放在了外公的小茶桌上,来不及洗手就吃了起来。外公端起茶杯,又娓娓地说起了已不知讲过多少遍关于端午的传说:“据说以前西门外德桥赛龙舟,卢厝有条乌龙,年年都得第一。有一年端午赛龙舟时,舵手的妻子在岸边洗衣服,看见乌龙正在张口吃岸边的竹叶,分明已经变成活龙,大惊失色。于是就把自己的裤子扔给丈夫穿上,用于避邪。结果龙舟像飞一样地钻入水中,再没出来,除这位舵手外,其他人全部覆没。故德桥有‘红龙红彤彤,乌龙钻入洞’的民谣,从此也很少人再划乌龙了。”听着外公年复一年的唠叨,就着甜中带苦的栀粿,我就知道,端午节又快到了。因为城市的改造和种种原因,榕城水乡的河道已有许多年无法行船,更遑论通行又高又长的龙舟了。虽然榕江每年仍有各种龙舟竞赛,但总觉得无法穿梭于古城水乡的龙舟,与别处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少了古城水乡厚重历史的浸淫,龙舟仅仅就是龙舟,已不再是我心中、记忆中那曾经鲜活的真龙吧,所以不看也罢。我把头轻轻地靠在门板上,紧紧地闭上了眼睛,仍然不愿意把自己从回忆中抽离出来。不愿意抽离的,还有那无数次的午夜梦回,水乡深处百舸争渡、真龙飞舞、锣鼓声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