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刘邦只做2首诗,却力压乾隆4万首,除

来源:锣鼓 时间:2025/7/13

历朝历代,喜欢诗歌的皇帝不在少数。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不小的成就。

除此之外,还有两位皇帝的诗在文学史上留下深厚的影响,一位是乾隆,另一位是刘邦。

量产诗歌的乾隆

说起乾隆,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会享受、爱文艺的皇帝。六次下江南,兴修水路,出行的船只达到多艘。而且下地后,从不走弯弯曲曲的小道,只走平直干净的大道。

简直在在各个方面都体现出自己作为皇帝的荣耀,绝不肯出现一丝与身份不符的地方。

乾隆是皇帝,说他爱享受也情有可原。不过,就是这么一位爱享受的皇帝,也热爱文化传播。根据资料记载,乾隆在位期间手上有多枚印玺。

拥有不计其数印玺的乾隆就开始在各种名画、名帖上盖章,一般喜欢的作品盖一个章,较喜欢的盖两、三个,非常喜欢的盖上一堆,整幅作品基本上都是他的印章,有时心情大好,还在作品上题字,不知道的人以为这是乾隆自己的佳作。

据统计,乾隆盖过的作品达到上万件,其中包括自己的作品在内。乾隆不仅爱盖章,也爱量产自己的诗。

他写过的诗达到多首,简直让人惊掉下巴,生产队的驴都没有他这么高产,号称写诗人的天花板。

如果按照乾隆每天写一首诗的量来计算,一生首还有富余。那么乾隆究竟是如何写出这么多诗的呢?这是因为乾隆不光吃饭、睡觉、赏花、游玩在写诗,就连上厕所也在写诗,是不是十分让人惊讶。

乾隆的诗量绝对是诗人中最多的一位,数量独占鳌头,质量怎么样呢?其实,乾隆的诗写得真不怎么样。唯一一首有名气的《飞雪》,还是沈德潜替他补了最后一句。

当年,乾隆与众大臣在西湖边赏雪。乾隆看着漫天飞舞的大雪,不由得来了兴致,脱口而出:“一片一片又一片。”

大臣们齐声叫好,乾隆心情愉悦张口便来第二句:“两片三片四五片”。大臣们有点尴尬,但也不能表现出来,继续叫好,乾隆接着第三句:“六片七片八九片”。再想来一句,却突然卡住了。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关键时刻,沈德潜挺身而出破解尴尬,他请求为乾隆接一句诗,卡了半天的乾隆当然同意他的建议,大手一挥让他作一句来看看。

沈德潜也不藏着掖着,随即出口:“飞入芦花都不见。”大臣们听后,纷纷鼓掌喝彩,乾隆也非常高兴,觉得十分恰当,赏了沈德潜一件貂皮。

过后,这首诗连带最后一句都收录在乾隆在的著作中,理所当然成为乾隆的独家版权。不过,大家都知道只有最后一句才是点睛之笔,也因为最后一句,这首诗才得以从乾隆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名作。

单从这首诗就能看出乾隆的文采如何了,“一片一片”犹如小学生写作文,甚至可能还不如某小学生写得好。

但是乾隆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作诗兴趣,他在下江南途中,遇见一户人家娶亲。瞧着热闹气氛的乾隆诗兴大发,开始创作:“楼下锣鼓响叮咚,新娘羞坐花轿中。今日洞房花烛夜……”吟着吟着又卡住了,不知下句该接什么。

纪晓岚机灵,立马补了一句:“玉簪剔破海棠红”。乾隆听后,高兴不已哈哈大笑。就这样,乾隆靠着大臣们润色修改,在作诗的道路上乐此不疲,越走越远。高兴吟一首,悲伤时来几大首,以至于诗词数目惊人。

流传千古的两首诗

相较乾隆皇帝的高产,刘邦的诗词创作就低调得多,他仅有两首流传千古的名作,一首是《大风歌》,另一首是《鸿鹄歌》。

刘邦是西汉开国皇帝,他的经历比起历代皇帝崎岖得多,也很精彩。他在家中打小务农,生活环境艰苦,不过倒不妨碍他有一颗干大事业的心。

奈何他出生在战乱的年代,前期的刘邦和许多同龄青年一样,壮志难酬,除了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之外,也找不到什么特别的事情来做。

所以青年时期的刘邦就是一个街上的小混混,但就是这样一个混子看着秦始皇的座驾从街上驶过,说了一句让人十分震惊的话:“大丈夫当如此!”并且表示,日后的自己一定能成为像秦始皇那样至高无上的主宰者。

认识刘邦的人都觉得他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可刘邦不在乎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广结天下英才,为自己的大事业铺桥搭路。后来,刘邦当上泗水亭长,也算是有个一官半职在身上。但这也满足不了他的雄心壮志,他想要更辉煌的事业。

于是楚汉相争,刘邦成为胜利者,在中原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成为皇帝的刘邦皇位坐得也不是很稳,时常有人惦记谋图他的宝座,英布就是其中一个人。

刘邦本性就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小人,对于造反威逼他皇位的人,绝对不会容忍。当他打败英布后,兴致十分高昂。在盛大的宴会上,刘邦借着酒劲高声诵起:“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便是名垂千古的《大风歌》。

刘邦所处的年代正是楚歌盛行的时期,而他正好采取了楚歌的创作形式,这让他的诗从文化底蕴上来看比乾隆的打油诗高级不少。

再看《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其意境、情感样样丰满,让人感同身受,这两首诗也被千古绝唱。

刘邦力压乾隆

如果说两位皇帝谁的文化水平更高些,肯定是乾隆皇帝无疑。乾隆皇帝从九岁开始启蒙,雍正为他的学业操碎心,遍请朝中学问高深的老师为他辅导课业,可谓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天之骄子。

刘邦呢,早年也上过学,肚子里有些学问。但是家中比较困难,父母更多的是想让他把心思放在务农上,根本谈不上有学识。

可刘邦的诗与乾隆的一对比,高低就出来了,而且非常明显,刘邦不光文采好,见识与情怀都在乾隆之上。

仅两首诗就成为千古传颂,人人称赞的名作,而乾隆一生四万多首却还达不到刘邦的一丁半点,属实让人觉得区别太大,文采相差太多。

很多人都说刘邦成为皇帝,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殊不知在他不扬的外表、身世下还藏着一份令人吃惊的文化涵养,不开口则已,一开口惊人,当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