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央视专访我的实录,我想把它公诸于众,对宣传利川传统文化可能有点好处。”今天,利川民俗专家谭宗派再次“曝光”了一个非遗视频——《薅草锣鼓》。
谭老介绍,薅草锣鼓有武锣鼓、文锣鼓和夹锣鼓三种形式,武锣鼓由一人击鼓一人敲锣二人轮番歌唱,国内遗存尚有不少。据调查,文锣鼓目前国内遗存很少,只在湖北利川柏杨龙山龙河等大山深处尚有遗存,极为珍贵。
姐妹生来一枝花
情哥见了都爱她
爱她就爱她嘛
请到我家来耍嘛
说来我就来嘛
我在屋里打草鞋
草鞋打起三双
另一只草鞋打起我就来嘛
是不是光看文字就觉得很有趣?把耳朵叫醒,去听听原声,你会感受到更加独特的味道。
利川处于鄂西边境,土家族文化丰富,民歌五彩斑斓,著名的有《龙船调》,而“薅草锣鼓”也是利川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一部分,感谢谭老给我们带来的瑰宝。
“打工喊号子,下田打锣鼓,上山唱山歌”。人们在田里或者丘陵劳作的时候为了调节气氛,减少疲劳,会哼小曲、幺号子,以提升劳动效率,逐步演化为各具特色的田歌,正所谓“锣鼓不出乡,各是各的腔”,因此叫法不一,咸宁叫“栽田锣鼓”,黄冈叫“饭腔”,宜昌叫“花锣鼓”,而利川则叫“薅草锣鼓”。
利川薅草锣鼓,原版为“穿号子”,可以一人领唱,众人合唱,也可以两人对唱,男女对唱,或者穿插着唱,具有极高的艺术形式。说唱结合,其声音优悦、绵长,中间穿插打击锣鼓,由于利川山大人稀,采用的都是高腔唱法,以体现土家儿女勤劳不倦的精神。“穿”字,有穿插、穿透的意思,不开玩笑地说一首号子可以从这座山穿透到另外一座山,涤荡整个山野,展现劳动的魅力,土家的风情。
薅草锣鼓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文字形式多样,有“五句字”、“传十字”、“全十字”、“随性句”等。“五句字”前四句一般是叙述形式,最后一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且内容不拘泥于某一个事物,所见之物均可以成为口中美句,这也许就是真正的想唱就唱,不唱响亮不得烊。
山歌不唱哦不宽怀
磨儿不推哟不啊不转不哟
酒不劝人哦人呐不醉哟
花不逢春嘞不乱开
姐不招手郎啊不来哟
——《山歌不唱不宽怀》
“传十字”即前面唱十个字的句子,后面跟着唱十个字的句子,别名“全十字”,整体都是十个字的句子,但内容迥异,透露着不一样的情愫。
早出东晚西落翻山已去
打一首全十字相送太阳
叮呀叮叮哒哒呀哒叮叮
要打茶花十年花儿红
哎哟喂小冤家相送太阳
……
——节选利川薅草锣鼓
上面提到的是文字展现形式,但薅草锣鼓的唱法也是它的另一大魅力,比如穿唱中的男女对唱堪称经典,由于男女声调的不同,起伏较大,初听会觉得非常不协调,但正是这样的起伏特点恰恰丰满了整体的曲调和韵律。比如:
男:鹞子翻山,冷骨凉水
男:把奴请到后花园
女:站得脚麻手麻腰杆麻哒
男:眼睛花哒,哎呀,西乎(好险)把奴都站死哒呀
女:茶儿吃完哒,哥儿你回去,回去,回去,回去,
女:拜上了爹和妈呀,
男:多谢,多谢,多谢一杯好茶呀,多谢劳慰哒
——节选利川薅草锣鼓
是不是觉得文字调皮却很应景?如果是利川娃子一看就可以唠嗑出来,非本土利川人可能还需要一位资深的利川朋友。
提到唱法,薅草锣鼓可以说是非常时尚,因为它也有属于自己的freestyle,不信来看,
对门有个弯木匠
我请他来砍个弯犁头
我的当门有个弯弯大丘
他都只有光出豌豆
遇着百十百个白兔子来吃我的豌豆
我捡起百十百个白石头来打白兔子
就不管它兔子不兔子
就请你们歌师父穿个号~子
——节选利川薅草锣鼓
虽然整体不是完全的押韵,但诗句该有的内涵,“百”和“白”的搭配,无疑透露着rap的味道,不得不说中国的确有嘻哈。
薅草锣鼓是一枚稀世珍宝,仅仅通过文字的浏览不能深切地感受它的魅力所在,更遗憾的是这样的珍宝正在离我们远去。由于社会的进步,工业生产占据主角,田野劳作减少,薅草锣鼓已经濒临灭绝,已经很难在山村田野再次听到这样高亢、热血的号子,而我们确实是需要它的。
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是文化的没落甚至消失,如果可以,我们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和传承类如薅草锣鼓的文化瑰宝,让它重新焕发光彩,带给我们生生不息的精神食粮。
文章来源:艄公文化
绿岛印象.氧生谷,苏马荡隐藏的一块绿洲
夏都生态城,苏马荡首席山水养生度假区
林海云天,苏马荡旅游地产的一面旗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