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戏剧
故城县戏剧演出源远流长。流行剧种可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四根弦、歌剧与独特剧种盐厂秧歌。
(一)盐厂大秧歌
源于故城县、武城县沿卫运河部分农村。因发祥于盐厂村而名。
盐厂大秧歌剧种独具特色,它以地方秧歌、民歌为基础与运河船工号子、夯歌浑为一体,演变升华融合而成。据传,本剧种形成于清代中叶。
盐厂大秧歌演出剧目体裁多为民间故事,生活气息浓郁,妙趣横生,并适于街头、田间、院落、舞台演出,故为群众喜爱。演出剧目《王小赶脚》、《卖水》、《夜审周子琴》、《王定保借当》、《劈灵棺》、《拾棉花》、社十娘》等。对白为方言,唱腔结构自由,伴奏无弦乐,仅用鼓、板、大锣、手锣、梆、锦、铍打击乐器伴奏。行当分类同其它种。常用锣鼓经为七锣”和“长流水”唱腔板式系起腔、五字娃娃、劈篾子、大秧歌、转秧歌(又名水磨梆子)等。
此剧种尽管历史悠久,曲调独特,解放前未引起重视,尚屡遭歧视,故发展缓慢,濒临灭绝。解放后故城、武城两县文化部门不断派员前往辅导、挖掘、整理和挽救,使这一特有地方剧种重放异彩。年盐厂大秧歌载入《戏曲志·河北分卷》。
河北梆子
据《戏曲·曲艺大词典》介绍,此剧种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年)三朗镇已有河北梆子子弟班。故此,故城县为河北梆子剧种发祥地之一。初以演《火龙驹》、《王宝钏》、《蝴蝶杯》而闻名。解放后于故城县流行较广剧目有《秦香莲》、《辕门斩子》、《牧羊圈》等。年故城县剧团易名河北梆子剧团,于城乡演出《苗岭风雷》、《江姐》、《蝶恋花》等现代戏。年后主要演出传统剧目《杨六郎招亲》、《三看御妹》、《追鱼》等。
(三)四根弦
清末民初由山东高唐、夏津传入故城县原隰、高小营、后沙岗、大月庄等村。高小营曾组织过四根弦三合班,影响波及枣强县。足迹曾南达济南、北至献县。最早演出《双官诰》、《王定宝借当》、《包公案》等;解放后传统剧目增多。流行剧目系《丁生扫雪》、《打花园》、《西岐州》等,现代剧目系《小扛活》、《红灯记》、《锔大缸》等。“文化大革命”后此剧种未曾复演。
(四)京剧
18世纪末传入故城县。初在商绅阶层流行,后渐普及。京剧子弟班尤以故城镇业余京剧团为最,能演出数十出传统剧目,并演出《闯王进京》、《逼上梁山》、《通天荡》等新编历史剧。在县内有影响剧目,因时代不同而异。建国前主要有《玉堂春》、《钓金龟》、《借东风》、《甘露寺》、《乌龙院》等古装戏。建国后传统剧目增多,除上述剧目外,又增《空城记》、《金玉奴》等。60年代初演出剧目多为现代戏《红嫂》、《山地交通站》等。“文化大革命”期间主要演出《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传统剧目禁演。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传统剧目复演。
(五)评剧
年“九·一八”事变后,大批评剧演员自东北流入平、津地区,逐步向南发展并及故城。年故城县建专业评剧团后,为配合宣传《婚姻法》,主要演出《刘巧儿》、《小女婿》;60年代初县内流行传统戏《三看御妹》、《梅香》、《三滴血》、《恩与仇》、《秋江》、《珊瑚传》等,现代戏《千万不要忘记》、《夺印》、《收租院》及《红姐妹》、《八女颂》等。年后主要演出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等。70年代间有演出《向阳商店》剧目。
(六)歌剧
流行于30年代末40年代初,为争取抗战胜利,团结人民,打击瓦解敌人,配合武装斗争,八路军冀南军区、冀南二地委文工团、黄河大队、日军战俘反战同盟文工团、新安旅行团(简称新旅)曾于三朗、杏基、庙灵、前黄村、刘孝子等地,演出大型歌剧《赤叶河》、《血泪仇》、《兄妹开荒》、《九件衣》、《刘胡兰》及自行创作剧目《男女二流子转变》、《牧牛郎》、《放下你的鞭子》、《翻身》等。演出效果较佳,影响久远。
二、曲艺
故城县流行曲种主要为西河大鼓、木板书、河南坠子,间有演唱山东快书、琴书、天津时调、单弦、京东大鼓者。曲艺艺人多分散于农村,自由结伙售艺演唱,靠赶集、赶会、串乡卖唱度日,生活窘迫。清代末期青罕人何老风(约~年,原名何风仪)演唱山东大鼓名噪一时。其常带五六徒弟骑毛驴赶会演出,以嗓音宏亮、吐字讲究、表演传神,赢得观众好评。于山东西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影响颇大。擅长《三全 镇》、《瓦岗寨》等曲,人称“活罗松”。时有“南有何老风、北有马三峰(西河大鼓创始人)”之誉,成为山东大鼓(亦称梨花大鼓)、老北口(老牛摔缰调)之代表人物。其名已载入《戏曲·曲艺大词典》。
县内流行曲目为《杨家将》、《呼家将》、《大八义》、《小八义》、《隋唐演义》、《包公案》、《施公案》等。
解放后党和政府关心曲艺艺人生活和艺术发展。由县文化馆组织管理,且不断进行艺术培训。除演出传统段子外,多以小段子配合政治中心任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文化大革命”前期曲艺一度冷落。年县文化馆重新组织曲艺团体,对艺人进行造册登记、举办培训,审查曲目,发放演出证。至年为衡水地区曲艺队输送5名演员。是年演员温俊杰赴省曲艺汇演,演唱山东琴书《夜校新学员》,获观众好评,被河北电视台录像播放,并做为优秀节目向省领导汇报演出。
年来曲艺艺人年事已高,且后继乏人,随影视普及,人们欣赏水平提高,县内曲艺演出日趋萧条。至年底县内从艺者仅有5人,唯王金榜夫妇以演唱西河大鼓,并长期活动于保定、石家庄城乡。
——摘自《故城县志》
作者/来源:我的名字也叫红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