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偶艺术,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中国木偶真正成为艺术,在于它的戏剧特征,人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年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偶戏就是用木偶代替人来表演戏剧的一种艺术形式,又被称为傀儡戏。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开始出现木偶戏。木偶戏在表演时,演员都是在幕后,一边操纵着木偶,一边演唱戏剧,同时还有锣鼓镲等配乐。
一个小小的木偶在台上活灵活现,可以做出各种各样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动作,木偶的头、手、脚、身如真人一般灵活,人物的喜、怒、哀、乐刻画得淋漓尽致,每每演至高潮部分,台下观众必是掌声如雷。
木偶戏按其表演方式分为提线木偶、铁枝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药发傀儡、肉傀儡、水傀儡几种。
提线木偶
提线木偶又称为悬丝木偶,表演者在木偶上方提着线来操纵木偶,木偶的头、身、腰、腿、手、脚、眼、嘴等关节处系上细线,将这些线集中串在操纵板上,使木偶悬吊起来。一个木偶一般要系上十几根基本线,特殊角色多至三十余根。
表演时,演员一手执操纵板提着木偶,一手拨弄不同的吊线,通过提、挑、扭、拨、勾、抡、闪、摇等操纵方法,使木偶按照剧情要求做出各种动作,让观者们眼花缭乱、赞不绝口,主要流行于陕西、福建、广东、湖南等地。
铁枝木偶
铁枝木偶又称为“铁枝戏”“纸影戏”等,是通过硬铁线抽动木偶的躯干和两肢进行表演,主要盛行于广东、福建一带。
最早的铁枝木偶由皮影戏发展而来,因当时皮影戏不能在白天演出,所以引入了能在白天演出的铁枝木偶戏,同时沿用表演皮影戏时使用的两根操纵杆来操纵木偶的两手,让木偶在透明的箱子里面做出转身、转头、跑圆场等动作,或表演转盘、举瓮、点香、斟酒、摇扇等技巧。铁枝木偶一般比较矮小,长约20-40厘米,多演唱潮剧古老唱腔。
杖头木偶
杖头木偶起源较早,最迟在唐代已经出现,在宋代称为“杖头傀儡”。杖头木偶的造型较为简单,头部用木料或泥雕塑造而成,眼和嘴均可活动;颈部下面接着一节木棒或竹竿,两只手臂各装一根操纵杆。表演时,木偶艺人一手举着杖杆,一手握着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故又称“举偶”。
根据体积,杖头木偶有大、中、小三种。大型杖头木偶的身高可达厘米,俨如真人一般。中型杖头木偶最为普及,偶身高70--90厘米,杖杆较短,操纵方便灵活。小型杖头木偶的身高则仅为45厘米左右。杖头木偶分布广泛,几乎在中国的各个省份都有流传。
杖头木偶戏《野葡萄》
布袋木偶
布袋木偶又被称之为掌中木偶戏或指花戏,表演者把木偶套在手上,通过指头来操纵木偶。相比于其他木偶戏来说,布袋木偶的体积要小的多,通常只有20cm大小。因为布袋木偶相对较小,所以操作起来也要比其他木偶要灵活的多,动作上也要快的多。在表演武打动作时,速度快、架势多,可腾空、跳跃、飞檐、走壁,动作既夸张又真实,台下观众无不直呼过瘾。
布袋木偶戏通常也需要表演者双手同时表演,两个手分别操纵不同的木偶,做不同的动作,所以也需要一心多用,练习难度也非常大。
药发傀儡
药发傀儡又称为“药法傀儡”,民间俗称“火戏”“放架火”等,是自北宋时期开始流行的傀儡戏。人们通过火药燃烧的方式带动木偶进行表演,实际上是一种焰火艺术。
药发傀儡在宋代被归入“杂手艺”类,不如其他种类的木偶戏普及,明年间(-)的烟火专著《火戏略》,就以大量的篇幅叙述了放焰火时展现的各种戏剧场面。药发傀儡戏在山西、福建、浙江等地流行。
肉傀儡
肉傀儡是用真人装扮的傀儡戏,这是从南宋时开始出现的木偶戏新种类。宋人笔记《都城纪胜》中记载:“肉傀儡,以小儿后生辈为之。”但未具体说明肉傀儡的表演形式,一般认为是幼童骑在成人肩上,或在大人的托举下表演各种技艺。宋代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录了张逢喜、张逢贵两位临安(今浙江杭州)著名肉傀儡艺人的名字,说明肉傀儡在当时是受到人们喜爱的偶戏种类之一。
水傀儡
水傀儡是以水流作动力的傀儡戏。水傀儡起源很早,在汉代已经出现,自宋代起在宫廷中较为盛行,一度成为皇室贵族消暑纳凉的主要娱乐活动。水傀儡用较轻的木材雕刻而成,装在长竹板上。表演时将木偶放浮在水面较大的水池或湖中,艺人在岸边敲锣打鼓,配合木偶所做的钓鱼、划船、击球、舞蹈等动作进行说唱。
水傀儡演出的剧情生动有趣,如郑和下西洋、孙悟空大闹天宫等。但到了清代,由于对表演场地的要求较高,这种借助水的浮力进行表演的木偶,也被以手举着木偶歌唱的杖头木偶取代。
不管是什么种类的木偶戏,它同人戏一样,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根据不同的剧目,制作与之对应的木偶。
在陕西,木偶戏被大家称为小戏,流行于关中西部,唱腔以秦腔为主,操纵人根据唱腔和道白,充分发挥木偶轻便灵活的特点,在有限的空间里,演出丰富多彩的剧目。木偶过去头用木雕,大小若拳头,脸谱程式化,戴上胡子是须生,卸下胡子是小生。近年经过改进,头用石膏翻模,纸壳脱胎,轻巧结实。
木偶戏的传统剧目有《大闹天宫》《嫦娥奔月》《武王伐纣》《七国争雄》等历史神话题材,后来又增加了《英雄小八路》《东海哨兵》《庆丰收》等现代题材。除此之外还有《馋猫》《马兰花》等儿童剧。在过去,表演木偶戏一般都是露天剧场,现在逐渐转为室内剧场。在老传统的基础上,现代木偶戏又增加了光、电、声等现代元素,比过去更具看点。
《大闹天宫》
木偶戏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上千年的文化艺术,曾是最受欢迎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然而,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审美逐渐产生变化,演出市场日益萎缩,木偶班大多为半农半艺,是松散的业余艺术团体,对木偶戏的研究传承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高难表演技艺面临失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