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泰山区岔河村点线面结合推进喜事新办

来源:锣鼓 时间:2023/1/10

通讯员姚尧殷悦

泰安市泰山区上高街道岔河村,是全省婚俗改革试验区泰山区确定的婚俗改革试点之一,现有常住人口户、余人。作为泰城东部新区第一个完成整体易地搬迁的农村社区,岔河村打开了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窗口”,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自治自管作用,以“点线面”工作法简化婚礼流程,传承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导正确婚姻家庭价值取向,大大提升了社区文明程度和群众精神风貌。

创造吸引“点”

涌动爱心谱写公益底色

通过走访调研,岔河村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想要在婚礼上凸显亲情、表达爱情,更喜爱简单时尚有内涵的婚礼。村委就通过提供优秀婚俗文化场地、突出私人订制、提升仪式感等措施吸引新人在村里办婚礼。

“一堂一廊一广场”创造空间。利用已有的房屋、场地打造婚礼活动空间“一堂一廊一广场”,即结婚典礼礼堂、婚俗文化长廊、婚俗新风广场。结婚礼堂依托本村幸福食堂打造,舞台布置简洁大方,音响设备、餐厅厨房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可容纳多人同时就餐。婚俗文化长廊突出婚俗文化展示与氛围营造,宣传岔河幸福婚礼“简约不简单、浪漫不浪费”的理念和细则标准。婚俗新风广场倡导“绿色、文明、公益”的新风尚,为集体婚礼、慈善婚礼创造了婚事新办的平台。这里四季风景更迭、温馨浪漫而富有意义,也成为新人婚礼前取景拍摄的网红打卡地。

“两支队伍两个支持”创造惊喜。为把婚俗改革持续做好做实,岔河村明确“两委”成员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工作人员组成“服务团队”为村民提供服务。婚礼司仪由村委党史宣讲员担任,秧歌队、锣鼓队、银龄祝福团队等“志愿团队”的加入让婚礼气氛达到高潮。区民政局派专业工作人员现场颁证,担任证婚人,为新人送上美好祝福。同时制定鼓励政策,婚俗改革模范家庭可享受花样年华景区免门票、婚纱摄影、外出旅游、喜铺折扣优惠等。民政部门、市场主体“两个支持”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婚俗改革的积极性。

“一张证书一张榜单”创造价值。结合村级公益事业,岔河村向新人们发出倡议:省下来的费用可以投入疫情防控、扶弱济困、养老助残等公益活动中,让爱心捐赠成为新人开启未来生活最富有意义的起点。倡议一经发出,咨询岔河幸福婚礼的新人络绎不绝,村委列明了“幸福婚礼爱心认领清单”,将疫情防控物资、养老助残物品等项目列明,由新人认领捐献。村委还精心制作爱心证书颁发给新人,为事迹突出的新人累计信用积分,并推荐参与岔河“四德之星”光荣榜评选,作为他们人生新阶段一次有意义的见证。

打造流程“线”

勾勒淳真简制全新婚俗

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推动村规民约制定是岔河村婚俗改革的关键一环。有针对性地修订村规民约,喜事新办,明确“四个代替”,即“简约定亲代替高额彩礼、礼轻情重代替随礼攀比、电子礼炮代替鞭炮礼花、文明节俭代替豪车豪宴”。

我的婚礼我做主。新人婚礼前红白理事会召开座谈会与事主交换意见,将村规民约清单化详细告知,同时,新人可以提出要求,村委根据新人的兴趣爱好、职业特征、成长故事、恋爱经历量身策划主题、形式、环节,用私人订制的主题婚礼实现“我的婚礼我做主”的美好愿望。

你的婚礼我来办。提倡婚宴只安排一次,不超过10桌,酒席控制在元/桌以下。由新人准备肉、菜等基本材料,结婚礼堂提供场地、服务人员、锅碗瓢盆等基本厨具,每桌仅收取50元服务费,用于水电气和宴后餐具清洗。这个标准是经过多方调研、讨论形成的,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接受。

不只是婚礼。根据村规民约,提倡不收彩礼,迎亲车辆不超过6辆,亲友间的往来礼金一般不超过元。婚礼当天,统一安排村里的锣鼓队、秧歌队营造喜庆氛围,不搞大操大办,不搞“婚闹”陋俗。此外,还提倡举行集体婚礼、慈善婚礼、家庭婚礼、旅行婚礼等,以简约适度的方式分享新婚喜悦。

扩大影响“面”

优秀婚俗文化点亮多彩人生

以幸福婚礼为起点,发挥榜样力量,建立奖励机制,为爱减负,为幸福加码,以爱之名,树文明新风。

典型带动。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嫁娶事宜承诺书》,弘扬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新婚方式,在村婚俗文化长廊和婚俗新风广场设置幸福家庭展示栏,张贴金婚、银婚模范夫妻家庭事迹和照片,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参与婚俗改革,组织居民群众谈身边事、说身边人,开展“模范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系列评创活动,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孝敬父母、夫妻相敬、婆媳相让、邻里和睦”成为家庭风气的主流。

支持奖励。村红白理事会红公事主管经过与新人的商谈,确定在村新时代结婚礼堂办喜事的新人,提前奖励元,司仪、迎亲腰鼓队不收费。还组织村里的高寿老人组成银龄祝福团队身着喜庆红色唐装前来送祝福,另外,从这些老人中挑选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的老夫妻为新人送上戒指,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将“幸福婚礼”与“孝”、“贤”文化充分结合,让“陪你一起变老”成为最美的爱情誓言。

幸福加码。岔河村结婚礼堂除了办婚礼,新生儿的满月酒、村里老人过寿、孩子升学宴,逢各家各户重要的家庭聚餐设置都是在这里,不爱奢华,爱亲情交流,不讲攀比,比家孝和睦,不搞迷信,搞村风村貌建设,村民文明意识和幸福指数就在这平淡的日子里,俭朴的语言中潜移默化开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