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春节里的中国花式过年新潮迭起一代人有一代

来源:锣鼓 时间:2023/3/27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nb.ifeng.com/a/20191105/7860025_0.shtml

进入春节以来,微博热搜花样百出,前有“外地女婿”聊天手足无措、春节贺岁电影一票难求,后有剧本游戏门庭若市,特色酒店各出奇招,在响应就地过年政策的同时,花式过年新潮迭起。但与此同时,由于疫情防控和鞭炮禁放,“年味儿越来越淡”的感叹也愈发强烈。

对于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来说,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回溯过去,记忆里的春节总是有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万紫千红的色彩和芳香四溢的美味。从小年开始,宰年猪,制腊肉,点豆腐,除尘杂,逛庙会,看焰花,一系列风俗活动层出不穷,鲜红的灯笼映衬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外婆精心准备的福橘永远那么香甜。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肉馅饺子不再弥足珍贵,春节晚会不再翘首以盼,为防控疫情,“回家过年”的传统也变为了“见屏如面,就地迎春”。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削弱了传统节日的年代感和风土气,如何让新年的满足更加长久而真实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村民自己写的春联。

细细想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新”生活,也应该有一代人的“新”年味。从亲历建国伟业的“老一辈”到走在互联网中心的“Z世代”,体验、价值和服务已经成为大众放松、娱乐和消费的核心需求。记忆里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是过年,新时代的山河无恙,平安健康也是过年。只要根植在新年当中温润醇厚的“人情味”没有改变,即使形式从放烟花、看春晚变成了抢红包、发弹幕、玩剧本,年味依然存在。

在乡村,由于疫情防控,虽没有了“百家宴”“千桌席”,但农户们住上了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对联门神红红火火的套房,脱贫后的日子蒸蒸日上;在城市,虽然禁放鞭炮,景区限流,但红包补贴、晒年夜饭、视频拜年、线上集福等活动,仍然将一家人的除夕填补的幸福满满;还有喜欢剧本创作和逻辑推理的南京小伙,将“守岁、拜年、祭祖、逛庙会”等传统习俗融入剧本杀游戏,创作了许多“过年欢乐本”,为“95后”的新年又增添了一种传承年俗、娱乐社交的新方式。

丰盛的年夜饭。

年,岁岁过,人,代代传。诚然,一些传统习俗的断代使农历新年变得充满了现代气息,但当鞭炮声、硫磺味组成的年味渐渐消失,新的年俗也在逐渐崛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时代投射在节日里的景象变了,人们在新年里放松心情、表达情感的方式变了,但对家庭的重视、对团聚的期盼、对新岁的祝福永远不会改变。这,或许就是农历新年根植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最本质的意义。

罗丹有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要说,春节里并不缺少年味,只要情深意切,善于发现,无论是少年时的快乐,还是成年时的眷恋,都会成为最亲切的佳节味道!

文/张曈钰(陕西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张曈钰

编辑:陈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