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特技
是戏曲表演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它并非普通的表演过程
而是结合了代代戏曲名家
精心揣摩出来的经典程式
戏曲特技是表演中
最有看点的一处
今天,文旅君便为您介绍
戏曲中的“绝活儿”
变脸
变脸指戏曲演员通过快速改变面部化妆或变换面具的手法表达一定情感或情境的手法,包括:
●眼(在眉心、鼻眼间抹黑)
●吹粉(向脸上吹色粉以改变脸上颜色)
●扯脸(以快速手法扯下装于头顶的薄面具)
其中“扯脸”是川剧常用的变脸手法。
喷火
喷火是花脸人物扮演神怪时从嘴巴里喷出火花的一种表演方式。演员嘴边装有一根装有松香粉末的圆管,从外边点火,一吹就有火花喷射出来。
还有一种是旦角在呈现复仇冤魂形象时才会使用到的,旦角把棉纸包松香粉末,剪口朝外放在嘴里,气息平稳地向另一个拿着火把的演员吹松香粉末,让粉末飞扑烈火,形成一团熊熊烈火。
水袖功
水袖功是中国戏曲的特技之一。水袖是演员在舞台上夸张表达人物情绪时放大、延长的手势。
有经验的演员在水袖技巧上各有自己的创造,如程砚秋曾将水袖的技巧归纳为勾、挑、撑、冲、拨、扬、掸、甩、打、抖等10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结合,可以表现人物的多种情绪。
打出手
打出手指戏曲表演中以一个演员为中心,其他演员配合他(她)做刀枪等器械的抛接动作,再加上锣鼓,制造一种战斗气氛。
“打出手”者多为旦行中的武旦,多用于神话戏中,表现神仙运用法宝斗法。
纸幡功
纸幡功通常被大家叫做“甩纸幡”,演员在背后插上数米长的白色纸幡,根据不同心情进行各种甩功展示。
它的原理有些像翎子功,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夫,因为演员要利用相关的技巧和脖子、肩膀以及全身的力道,来让柔软的纸条听自己的话,让它前后甩,它就不能左右甩。
翎子功
翎子,是插在盔头上的两根约五、六尺长的雉鸡翎,除起装饰作用外,还通过舞动翎子,作出许多优美的身段动作,借以表现人物的心情、神态。
翎子功,即舞动翎子的技巧、功夫,俗称“耍翎子”。生、旦、净、丑各行当都用,小生用得最多,故有“雉尾生”(“翎子生”)一行。
插戴翎子的多为英武(如周瑜、穆桂英)、勇猛(如杨七郎)、慓悍(如典韦)或暴戾(如屠岸贾)的人物。
顶灯
表演者将一盏油灯点着,置于头顶,耍出各种动作。跪地、行走、仰卧、钻椅、钻桌、上桌等,均很自如,并能使油灯不掉、不洒、不灭。这全凭演员脖颈的平衡技巧。
椅子功
椅子功指戏曲演员利用椅子表演出的各种高难度动作的技巧。
耍大旗
耍大旗指由一个演员舞动手中的大旗,其他演员随大旗的舞动做翻滚动作,用于表现战斗场面。
耍素珠
耍素珠指饰演和尚的丑角演员利用脖子上挂的佛珠(素珠)进行的高难度技巧表演。
耍帽翅
耍帽翅指饰演官员的老生演员利用头上纱帽的帽翅进行的一系列高难度的技巧表演。
走矮子
走矮子指丑行演员表现矮小人物时所运用的一种技巧,一般身体呈下蹲状态,大腿与小腿、大腿与身体成直角,以前脚掌行走。
跷功
跷功,即脚上绑木质小脚,模拟缠足行走。
跷鞋是仿照古代妇女的小脚形状,以木料或布料制作而成,外套绣花鞋,套着大彩裤把真脚盖住,将小脚露出,以一种特殊的表演手段,表现出古代妇女行走时的状态。
宝剑出剑和收剑
宝剑出剑和收剑大多是武生使用。
戏曲人物手拿宝剑鞘,把宝剑扔向高空,随后把剑鞘背在身后,空中的剑准确无误地落回鞘中,突出人物的武艺高深。还有在对打过程中,一方将剑扔出正好落入另一方举着的剑鞘里,这种特技一般出现在猴戏表演中。类似的还有耍鞭、耍锤等。
此外,在实际演出中
还有一些戏曲表演艺术家
结合人物角色创新舞台动作
练就了其他
独具特色的舞台绝技
如“踢靴”“走地步”“砸瓦”“耍牙”等
令人叹为观止
戏曲艺术博大精深
需要我们多听、多看、多体会
今天的戏曲大观
就到这里
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梨园漫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