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很多关于年的计划,防疫防控让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一些改变。位于广州市东北面,占地面积为.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71万的从化区街头场景也许就是缩影。2月11日从化街头凌晨5点,在从化区大部分人还没醒来的时候,从化吕田三村村的胡志山还未入睡。疫情期间,他参与了由党员组成的“守村门卫”,凌晨1点在三村村村委路口值班,外人从桂三公路入村必须经过这个位置。手中的红外线测温仪是他的必备工具,拿测温仪指着入村人的额头,这个酷似《无间道》里梁朝伟的动作,“白班门卫”要重复几十次,“晚班门卫”可能只需要做2-3次。“门卫”给车主测温。巢金红摄寂寞不是最难耐的,最难耐的是凌晨3-4点徘徊在4℃-5℃之间的气温。一顶四面通风的帐篷之下,身高1.7米,体重68公斤的中年男子穿上棉袄,戴上手套都很难扛得住低温。幸好,胡志山从家里带了些柴,凌晨3点开始点燃,用炭取暖,6点熄灭。这个时候可能出现早上第一个出门的人,有时候出村的人会提回打包好的肠粉和粥,热气腾腾,胡志山有点饿,打开准备好的泡面,吃起了早餐。9点,当气温升到8℃左右,“夜班门卫”下班,回家路上可能会遇到已经工作了一个小时的环卫工人,但是隔着口罩,没能看清对方的脸。这段时间,环卫工人胡露花多了一项任务——每隔3日消毒一次公共场所,屋前屋后的沟渠、垃圾桶、五保户居住点都是要特别消毒的位置。消毒液挥发出来的味道穿过一次性口罩和布制口罩进入胡露花的鼻腔,有点刺鼻,“消毒液的气味让我觉得安全些。”2月8日从化街头确认每一处暗角都喷洒了消毒液之后,环卫工人继续巡逻。而城南村的环卫工在偏僻处喷洒消毒液时,可能会听到“不出门,不聚餐……”的广播,这不是来自“村村通”,而是来自骑着摩托车的68岁老党员黄钜英。每日8点出门,摩托车和“小蜜蜂”扩音器是黄钜英的必备武器,穿街过巷做防疫宣传,他说不清自己每日走多少公里路,但是能准确说出城南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共有5个自然村,名村民,因为他曾经担任城南村村长。68岁老党员黄钜英赶赴防疫宣传的路上当然如果这个点在吕田镇塘田村的街头巷尾,听到则不是“小蜜蜂”的声音,而是锣鼓声,伴随着锣鼓声的是经济社干部自编的防疫顺口溜——不聚会饮酒,健康才长久。农村的宣传标语朴素、直白,吕田镇那条红底黄字的宣传横幅和4块大型户外广告牌就是最好的印证。也有文艺一点的,87岁的粤剧人冰婆婆耍着快板,呼吁大家戴口罩;六年级的李智锋和四年级的胡晓文也有一套专属儿童的防疫宣传快板;鳌头镇水西村78岁汤约新直接来了段粤语说唱宣传防疫。艺术有天然的感染力,从化沙画老师李胜全撒了一把沙子,创作出一幅《党员流动岗》,致敬站在抗疫一线的基层党员。走出沙画,这群基层党员真实地走在街头巷尾,上门入户,在疫情时期站在了第一线。“三人小组”的成员最近总是夺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