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锣鼓山上,锣鼓山下人民资讯

来源:锣鼓 时间:2025/4/30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www.yunweituan.com/m/
□陈曼山坐在车里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上开行时,我在想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只因未见其形却早闻其名——朋友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引诱”早在我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锣鼓山,一座以民间乐器命名的山,是因为她的喜庆欢乐,还是因为她如同一首淳朴的山歌?车停在了半山腰一座寺庙的旁边,有一条真正的山路盘旋而上。弃车抬履,只是几步,锣鼓山在我的眼里,已初显气象。一种近乎原始的苍茫之气从四下袭来,充塞于眼,横贯于胸。一路往上,道旁、眼底,全是低矮的草和灌木,这些草木一定是为了凸显这座山应有的本色和气势,而心甘情愿地选择了匍匐的姿态。无遮无拦,无阻无碍,于是苍茫感油然而生。我想起千百年前的陈子昂,他登上幽州台时之所见定也如我此刻眼前,他脱口而出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定也因无遮无拦的眼底苍茫,而感慨横生。是啊,只有辽阔和旷远,才让人因而遥思宇宙,俯仰天地。山顶有一石碑,刻有“玉封镇山大王”六字。石碑不高,但因立于高处,竟凛凛然有了一丝威严,俨然一副俯瞰苍生、藐视宇宙的架式。锣鼓山海拔不知有几,想来与一些耳熟能详之名山相比,应不出众,可当方圆百里无人匹敌之势一旦形成,那么立于斯,“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还是自然生出。同行一友人独自坐在石碑旁的一块巨石上,她若有所思神游物外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我等凡人,自然不能如至人神人圣人般“无所待”,可因登上高处,而产生的“游无穷”之感,却也是一种我们于汲汲营营之世俗里得以瞬间抽离的美妙体验。于锣鼓山遥望南面,就是福安晓阳的白云山了。据说两山曾是姊妹山,因遭挑拨离间而反目成仇。我不知仇恨至何程度,但我想其间恩怨,历千百年来,应该早已随山风岚霭飘散而去了吧,要不,她们怎会都站出了各自的风姿,而又不厌相看呢?山下,连绵的塑膜棚在山坳里,在绿意间铺展、蜿蜒,凤阳人在那里面种植了享誉一方的锌葡萄。恰到好处的海拔和气候成就了凤阳的这一方水土,仿佛为了葡萄,日照、山泉培养了它脚下的土质,昼夜的温差迎合了它生长的习性。造化总是这样,她总是会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去回馈人们的勤劳和智慧,去表彰人们对土地的热爱。还有茶,高山茶。当随着众人走进瑞隆公司的制茶车间时,我正在回忆几年前来凤阳时参观过的该公司投资多万元建成的国家级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这是一条达到国际标准,能举办国内外专业山地自行车越野大赛的专业山地越野赛道。我还记得当年初见时我的惊讶。我想不到就在我们闽东,就在这样一处山坳里,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了不起的民间梦想。有梦想,自然追求品质,所以瑞隆的制茶车间里热腾腾的景象就不足为奇了。四处飘逸的茶香,盈眼皆是的忙碌,传达出的,正是凤阳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的追求。想不到的还有很多。我没想到在凤阳刘氏宗祠里上演的北路戏《廊桥神医》居然就是刚刚还在葡萄架下,在茶园里辛勤劳作的村民们自编自演的。前一脚,他们还是满脚泥巴的农民,后一脚他们就成了舞台上神情自若、出口成章的明星。我坐在台下,一边品尝着当地鲜美多汁的锌葡萄,一边欣赏着台上精彩的表演,我突然想起了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在他的文字里描述的景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我不由地微笑,我笑孟子即便天赋奇才,也万万不会想到,他所描绘的“幸福生活”,在我们如今的世界里,是多么地不值一提。孟子的理想里,也有温饱,有教化,但他不会想到,如今的我们会是这样的富足,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那天和文友们登锣鼓山时留下了一个遗憾——因为赶时间,我没能看到日落。不过,这个遗憾很快就得到了弥补。又一次偶然的机缘,我和朋友再次登临。那一次,我坐在锣鼓山顶的大石上,眼前,夕阳慢慢变红,静静落下,云霞变幻着各种颜色涂抹我的眼睛,清风扇动着温柔的翅膀抚摸我的肌肤。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感动于大自然如此亲切,人世间如此美好。那一刻,我忽然就理解了这座山,理解了“锣鼓”二字里包含着的欢乐和淳朴。我想,山上是,山下亦然。本文来源:闽东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