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碣石五色狮节庆添喜气

来源:锣鼓 时间:2025/6/19
碣石“五色狮”是广东省传统舞蹈之一,是陆丰市碣石镇最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历史最悠久的民间传统娱乐节目,为庆典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表演时,每只狮由二人各执狮头和狮尾二支竹杆,前后配合协调,高举舞动各种动作套路,同时配有大唢呐、大锣鼓等乐器伴奏助威,五只狮穿插跳跃,场面威武雄壮、气势如虹。“五色狮”也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舞狮人员经过严格训练,身强力壮。舞动时动作协调一致,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其威武雄壮的气势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碣石“五色狮”是当时驻守在碣石卫城的军人传入碣石,后逐渐融入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相传大狮能吞食世上“恶煞”给人们带来吉祥喜庆,被赋予了神的色彩,使其被民间接受和代代传承,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是碣石镇最富有地方特色民间传统娱乐节目之一。在清光绪年间黑旗军首领、民族英雄刘永福任碣石总兵时,极力提倡舞“五色狮”这一既能强身健体又象征吉祥如意的活动,达到极盛时期,直至民国时期及解放后都是碣石镇每年春节和重大庆典活动的主要节目。解放后还多次参加陆丰县、汕头地区和汕尾市的文艺汇演,受到广大群众和上级的肯定。碣石“五色狮”狮身高2.8米、长3.2米、宽1.2米,是用竹篾扎成骨架,裱上薄棉纸或绢布,内空,有安插火烛的装置,分狮头和狮尾,狮腰由12个竹圈粘上绢布用软绳连接,可以前后活动,狮头和狮尾各装竹杆一支。五只狮分别涂上青、红、黄、蓝、深蓝五种颜色,故称“五色狮”,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相传青、红、黄、蓝、深蓝五只狮分别是紫微星君、东斗星君、西斗星君、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的座骑,是五斗星君派它们下凡来吞食世上恶煞的。舞“五色狮”时每只狮配有6个舞者,由二人舞动另4人分两队随时轮换,舞者手执狮杆上下舞动,舞狮头者有节奏扭转狮杆,使狮头左右摇摆、活灵活现。舞蹈动作比较神秘,舞狮者一般不说出动作及步法,说是会对舞者带来不祥。舞蹈套路有主要有“朗埔结”、“一条龙”、“麻花辫”和“走圈”等,同时配有鼓、大唢呐、大锣、大钹和小钹等乐器伴奏助威,又有“五福头”和“三扇灯”伴舞,整个队伍达60多人,场面特别生动活泼、气势如虹、十分壮观,尤其是夜间狮身内插上火烛舞动表演时更加神气活现、光彩夺目,令人豪情振奋。相传大狮能吞食世上“恶煞”给人们带来吉祥喜庆,因此“五色狮”所到之处,人们鸣炮、喝彩助威、热烈欢迎,称之为“瑞狮起舞”、“五彩献瑞”。碣石“五色狮”制作完成后,要抬往玄武山元天上帝开观,由狮队的老者购买5套宝具经过元天上帝监恩后要佩带在每只狮胸前,每套宝具包括有:抹草、佛祖灵符、绣花针、犁头生铁、五色线、红袋、绿袋、红绳5尺和八卦镜,最后用银朱笔醮点狮身各部位。据说开观后的狮才有灵气方能制煞。每次表演开始,由一老者在前面抛潇盐米、五谷以驱邪,每位表演者都要身带“狮符”以保平安,由大狮吞食世上“恶煞”。当每年闹春或表演任务结束后大狮再舞到玄武山元天上帝殿前退观,退观时要将各种宝具谢还元天上帝,并当露天焚毁。五色狮就失去了灵气,这样五色狮才能封存或销毁,如果封存,最多不能超过三年,三年之内必须重新开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