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薛宝钗的生日宴繁华中初闻悲音

来源:锣鼓 时间:2025/6/26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权威 http://www.yunweituan.com/m/

贾母为薛宝钗办生日宴,一方面为了表示自己对这个小辈的喜爱,薛姨妈和王夫人都算有了面子,另一方面就是找个借口热闹热闹。贾母是一个喜爱热闹之人,故而薛宝钗和凤姐都按照贾母的喜好点了两出热闹的戏文。

宝玉却还只是一个孩子,理解不了贾母作为暮年老人,对家人和睦团圆,对一切都是虚惊一场大团圆结局的执念,自然也理解不了贾母为何喜欢《西游记》《刘二当衣》这样的热闹戏文。一个好的作者,必定是要跳出自己设计的人物和情节,站在一旁冷眼旁观,才能做到统领全局,对故事的开始发展与结局都设计得格外巧妙,对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所以作者才可以写出贾母作为老人喜欢热闹戏文,而宝玉一个富贵场中养大的孩子,只会嫌这样的热闹俗气。薛宝钗和凤姐会根据贾母的喜好来点戏,黛玉却会为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吃味。作者像是所有角色最亲密的挚友,知晓他们最细微的心理,又像是一个不相识的陌生人,可以将他们的人生娓娓道来。

宝钗点完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后,宝玉便发表了自己的不满,宝玉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是不喜欢这样锣鼓喧天吵闹的,也并不会注意去听戏曲里到底都唱了写什么。宝钗是一个博学的人,简直是《红楼梦》中的百科全书,不仅知晓众人所不知的诗词,也能知晓所有人都注意不到的细节部分。所以宝钗听戏,听见的不止是锣鼓的喧闹,还有锣鼓声中的唱戏的韵律,和热闹中落寞的戏词。

现在很多读者对于宝钗的刻板印象便是穿金戴银一派富贵气象,而实际上书中的宝钗却是不多装扮喜欢素面示人,宝钗是最早一批从富贵繁华中窥见败落的人,所以也最早摒弃浮华回归质朴。只是宝钗信奉的是入世的哲学,所以虽然她已经预料到四大家族败亡的结局不可更改,却依旧想要通过努力重新振兴家业。后文宝钗才会去劝宝玉读书去走仕途,那是宝钗希望能走,却因为女儿身走不了的路。

此一回的戏文写的是:“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钗虽然信奉入世的哲学,但对这出世的哲学,却也是赞赏的,所以才会格外欣赏这一首词。

戏词里唱的是热闹喧嚣过后,众人离散,只剩下一人,穿着草鞋斗笠,行单影只的走到风雨之中。此时的宝玉还在众人环绕之中,听不到这喧嚣锣鼓背后的箴言,还需要宝钗从中点化,日后宝玉独自走在白茫茫一片的大地上时,是否还会回想起这天晚上红烛灯影?此时的宝钗虽然已经看见四大家族衰落的前兆,却以为可以靠着努力扶起将倾的大厦,日后四大家族一败涂地,宝玉出走之时,她是否会想起这天晚上的凤箫声鼓和自己念出的戏文?

文章中图片来自花瓣网,图源见水印,侵删

更多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