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神通也自强,三更报我有飞霜。人言冬夜长如岁,不寐方知岁未长。——宋.杨万里《不寐》打更,在古代的社会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存在,那一声声的锣鼓,在当时若是哪一天不曾出现,想必大家都是极为不习惯的。那打更人的存在,就像是大家的定心丸一般,总是能够给人以安心,让人睡得踏实。何谓“打更”?人们对于打更的定义,简单粗暴地称之为“夜间报时”,主要是古代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当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不过,愣是要追究这打更制度的具体出现时间,倒也是没有一个定论的。有人说是源于“巫术”之“驱鬼”,不过,倒也不知真假,只是,在很多的古典文学作品当中,我们依旧是可以看到“打更驱鬼”的影子。如,曹雪芹在写《红楼梦》之时,在第一百零二回当中也曾提到,那名为吴贵的男子在当时倒也是描述过,他媳妇因为白天感冒吃错了药,在晚间之时便已经死在了炕上,只是,“外面的人因那媳妇子不大妥当,便说妖怪爬过墙来吸了精去死的。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打更”有何讲究?打更虽说是看起来极为简单的事情,但是实际上的操作还是相当之难的。更夫每一天的工作是相当之重,夜间要起来五次,从晚边戌时(即19点至21点)开始打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随后在亥时(21点至23点)开始打第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再接着是在子时(23点至1点)开始第三更“平安无事”;随即在丑时(1点至3点)开始第四更“天寒地冻”;最后一更则是在寅时(3点至5点)“早睡早起,保重身体”。当时,更夫为了不让自己睡过头,都会想尽法子,有的甚至是通过在蜡烛上做些小手脚,如果真是睡着了,那么到了一定的时间,蜡就会滴在手上把人烫醒。当然,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是熬得起夜的。此外,他们的嗓门还得好,最好比那鸭子的声音还嘹亮,不然,这声音太小,可就起不到打更报时的作用了。自然,不得不提的是,打更的人胆子也不能太小,毕竟,这古代是没有路灯的,一片黑漆漆的环境下,独自一人,若是没有那胆量,怕也是难以做到的。“打更”有何意义?其一,打更最为首要的作用便是报时。在古代社会,人们并没有随时在身旁的钟表等看时间的工具,所以,对于时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为此,更夫的存在可以使得人们知道具体的时间,也方便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其二,防火。古代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木质的,这一不小心若是起火了,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尤其是在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地方更是如此,一家走水,那么殃及的便是很多家。为此,更夫在打更之时,这第一更便是提醒大家“小心火烛”。其三,防盗。古时候的安保系统可没有现在这般到位,盗贼在行窃之时也是花样百出,加上夜晚极度的黑,不像如今这般还会有不少的余光,故此也是盗贼们作案的好时机。而更夫在打更报时之时,如若是有盗贼,也可以在某些程度上受到震慑的作用。现如今,除了在某些景区,或者是在某些影视剧当中可以见到更夫打更的影子,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基本上是见不到更夫打更。明朝之时,钟表也逐渐传入我们国家,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也都一一拥有了看时间的工具,更夫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虽说大更已经落后于了时代的潮流,但是,却是古代的劳动人民之智慧的凝结,令人赞叹!正是因为有了前人的创造为基石,后人不断推陈出新,社会才有了现如今这蓬勃发展的面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