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逢年过节,一段段来自潮汕地区的民间表演视频总会火爆全网。
视频中,一群身着盛装、手持英歌槌的表演者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纵情起舞,他们的舞姿刚劲有力,气势豪迈磅礴,动作整齐划一,深受观众喜爱。
这便是源自潮汕地区的民间艺术瑰宝——潮汕英歌舞。
潮汕英歌舞,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舞蹈,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与豪情。英歌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其故事内容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
其一以梁山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为背景;
其二则以梁山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为背景。
这种舞蹈起源于中原地区汉族的战舞,随着战乱频繁,百姓南迁,英歌舞在闽南和潮汕地区落地生根,并得以传承至今。
英歌舞表演形式别具特色:表演者分为两队,人数少则24或36人,多则可达人,手持两根彩色短木棒,化妆成《水浒传》中将的戏曲形象,各有分工。
红面红须的领队称为头槌,常装扮成秦明;
黑面黑须的为二槌,装扮成李逵。
司鼓的是宋江,武蛇的是时迁,手舞号令旗的是公孙胜。
完整的英歌舞表演分为前棚、中棚和后棚三个部分:
前棚注重群体动作的整齐划一,给人以力量感;
中棚则以传统曲艺节目为主,增添了戏剧性和娱乐性;
后棚的武术套路表演则更具观赏性。
在网上的视频中,我们大多看到的是前棚表演。
以上就是本期关于潮汕英歌舞的所有内容了
你知道为什么潮汕英歌舞表演最多只有人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