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新闻 >> 正文 >> 正文

文化石家庄丨常山战鼓威风八面

来源:锣鼓 时间:2022/9/12
北京扁平疣网上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39.html

 常山战鼓不仅继承了古代的恢宏气势,也具备了现代的美感,富有极强的艺术性与观赏性。

  国家级非遗正定常山战鼓,与山西威风锣鼓、兰州太平鼓、开封盘鼓并称“中国四大名鼓”,其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已具雏形。鼓声响起,时而如雷霆万钧,惊天动地;时而似万马奔腾,所向无敌;时而又急转直下,欢快清脆。鼓手腾挪跳跃,鼓钹上下翻飞,鼓槌彩绸飘舞,气势雄浑,让人精神振奋。常山战鼓不仅继承了古代的恢宏气势,同时也具备了现代的美感,富有极强的艺术性与观赏性。

 70岁的张书社敲起鼓来威风不减当年。

  战鼓敲响千年

  锣鼓艺术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它分布广泛,在河北、天津、山西、上海、河南、湖北、山西等地都有流传。虽然各地所用乐器不尽相同,但大都以锣、鼓、铙、钹等大音量打击乐器为主,节奏激越鲜明,演出场面壮观,艺术风格以气势磅礴、威武热烈见长,主要在各种民间吉庆、典礼场合演奏。

  常山战鼓是流行于正定县的民间锣鼓表演艺术,因正定在历史上属常山郡而得名。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正定县志》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常山战鼓就已具雏形。宋元时期,正定成为当时全国的演艺中心,战鼓的表演也已非常成熟。进入明代以后,常山战鼓进入兴盛时期,形成表演套路清晰、规模宏大的特点,在民间广泛流传。

  “常胜将军”赵子龙就是正定人。相传,他当年作战时,每次都亲自擂鼓助威,士兵们在他的鼓声中奋勇杀敌、勇往直前。后来,一些退役的士兵回到家乡,就把战鼓也带了回来。为了让自己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作战场面,也为了让晚生后辈记住赵子龙这位忠贞报国的英雄,士兵们对鼓的喜爱感染着身边的百姓,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常山战鼓。

  常山战鼓作为正定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鲜明的艺术魅力。建于隋朝的正定隆兴寺大佛石座上,就刻有古人击鼓的浮雕。《正定县志》也对当时的情景做过生动的描写:“城市村墟,锣鼓无虚日”“市井箫鼓喧闹,鼓声不绝,相塞于途”。可见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也多雄壮战鼓之声。

  鼓点变化万千

  常山战鼓是由演奏打击类乐器组合而成的民间锣鼓,俗称架鼓,是艺术特色鲜明又具有较高娱乐与审美价值的一种民间花会项目。它与山西威风锣鼓、兰州太平鼓、开封盘鼓并称“中国四大名鼓”,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常山战鼓队编制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由单鼓、大钹、小锣、串铃等打击乐器组成。常山战鼓表演方式十分灵活,伴随着各种鼓点套路而形成不同的舞蹈套路,舞蹈套路变化多样、出奇,动作性更强。

  表演时,鼓手用彩绸将鼓系于腰间,每个鼓手各挎一鼓,站成一定的队形,或站成圆圈,或一字排开,或排成三角形。在锣、钹等的伴奏下,鼓手叉腿、仰头、挺胸,腾挪跳跃。他们手执一对涂有红漆鲤鱼状的鼓槌,两臂圆抡,或击鼓边,或两槌互击,鼓点千变万化,系有红绿绸带饰物的鼓槌上下飞舞,鼓点声时而如雷霆万钧,惊天动地;时而似万马奔腾,所向无敌;时而又急转直下,欢快清脆。同时,鼓手伴以翻打、出手、搓音、绕脖、挽花、蹦跳等动作,舞姿气势雄浑优美,让人目不暇接、精神振奋。

  常山战鼓曲牌繁多,大多由独立的锣鼓段子连缀组合而成。根据普查统计,常山战鼓的传统曲牌主要有《大传帐》《二传帐》《迈大步》《点将》《幺二三》《打栅子》《反接毛》《大得胜》《小得胜》《鸡上架》《猴爬杆》等。

  传承任重道远

  如今,常山战鼓主要用于广场表演,以正定县南牛乡的东杨庄和西杨庄鼓队为代表,东杨庄村的张书社年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张书社出生在战鼓世家,从小便痴迷上了鼓。无论酷暑严寒,大多闲暇时间,他一个人钻到小屋里,拿着家里淘汰下来的几个旧鼓反反复复地敲敲打打,经常一敲就是半天甚至一天。那时候,他经常步行十多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前往周边村镇去敲鼓,不图报酬,图的就是敲鼓时的那种感觉,图的就是观众跟着他的鼓声一起欢乐。

  年12月,张书社被命名为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山战鼓代表性传承人。于是,他更加无怨无悔,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这条路上前行着。

  经过几十年潜心研究和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总结,张书社汲取众多鼓法、槌法的精华,并加以演变、创新,最终编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鼓法,如《大西鼓》《小西鼓》《么二三》《迈大步》《猴爬杆》等共9系72套。张书社还打破了“鼓艺传男不传女”的传统规程,如今战鼓队里巾帼不让须眉。

  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大家又挖掘整理出了《战鼓齐鸣》《十面埋伏》《两军对垒》等新的阵势和曲牌。如今的常山战鼓不仅继承了古代的恢宏气势,也具备了现代的美感,富有极强的艺术性与观赏性。

  张书社现在带领着一支近百人的农民战鼓专业表演队,每逢春节、庙会、庆典等活动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在他们的影响下,正定几乎村村有鼓队、户户有会敲鼓的人。已经70岁的张书社,现在的主要精力已经转向战鼓的资料整理和传承上,还把战鼓表演艺术普及到了校园,讲授曲牌和理论、传授敲鼓技法。正定弘文中学组成了常山战鼓队,将鼓谱列入音乐课、敲鼓纳入体育课内容。张书社无怨无悔的奔波,为常山战鼓留下了大量宝贵文字和影像资料,为其发展和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我年纪大了,但这个民间表演艺术一定要传承下去。”张书社说。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杨惠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