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新闻 >> 正文 >> 正文

保康ldquo山歌王rdquo6

来源:锣鼓 时间:2022/5/6

表演中的罗福旺(左)

田间地头常出现他表演的身影

罗福旺(左)在家研究唱词

  □本报通讯员陈德道全媒体记者童光辉周宁朱月皎文/摄

  “早晨来呀面朝东,梭罗树上挂灯笼,风吹灯笼团团转,树树桃花遍地红……”在锣与鼓的伴奏下,独具乡土韵味的山歌铿锵激昂,飘过金灿灿的油菜地,越过绿油油的茶园,透过红艳艳的桃枝,回荡在荆山深处的小村庄。乡亲们知道,“山歌王”罗福旺又在向他的弟子们传授技艺了

  八岁结缘锣鼓情

  罗福旺出生于年,除了保康县黄堡镇岞峪村一组农民的身份外,他还是当地村民心中的“山歌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山阳锣鼓”项目的传承人。

  老罗家二楼客厅里没有沙发和电视,摆放的全是荆山阳锣鼓的相关史料、书籍,以及他收集整理的歌词手稿,字字句句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采访中,不少村民围了过来,有人说,老罗一辈子提着锣鼓唱山歌,抱着老婆唱情歌,热情和干劲始终不减,惹得大家笑个不停。

  当询问何时开始结缘锣鼓时,罗福旺呵呵一笑,伸出大拇指和食指,亮出一个“八”字。由于家境穷苦,只上过几年村小,文化程度不高,可他偏偏对民间艺术很感兴趣。

  保康地处荆山腹地,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一种助兴、助乐、助劲的民歌。它以鼓和锣为器,取名荆山阳锣鼓,常在田间地头出现。罗福旺的爷爷喜欢唱,他先是爱听这种调调,后面慢慢跟着学。“当时村里唱锣鼓的大师有施本善、王化明,真是了不起,唱得有声有色。”罗福旺回忆道,因为年纪小,他当时并不理解唱词内容,只是跟着哼,听得多了,打鼓和唱歌的节奏也就慢慢记下了。

  学着学着,罗福旺对荆山阳锣鼓痴迷起来,他向当地有名的唱家拜师学艺。施本善、邹万鑫等看他能吃苦,还有点艺术天赋,就收他作弟子。

  8岁的罗福旺与荆山阳锣鼓结下情缘,至今已62载。

  唱词结集

  唱山歌,必备的“武器”是铜锣和羊皮鼓。

  罗福旺使用的锣和鼓是祖辈传下来的。铜锣已经大面积生了铜锈,中间敲打的部位泛着金灿灿的光;羊皮鼓的木边已经破损,用胶带缠着,留下道道岁月痕迹。“这些锣鼓比我岁数大好几倍呢!”罗福旺把它们看作宝贝,丝毫不敢怠慢。他记得爷爷传给他时,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因为时间太长,已经没人能说清这套家什到底传承了多少代。

  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会员、保康民俗文化研究者陈静茂曾担任保康县档案局局长,对这套锣和鼓也是爱不释手,他建议当作文物陈列档案馆或博物馆。罗福旺却说,不行,他还要继续拿着它们传唱山歌。

  山歌听了很多,也唱了很多,有人找罗福旺要完整的唱词,他却拿不出来,因为唱词都在他的脑海里,没有整理成册。回忆这些,难免令人有些心酸。年罗福旺开始搜集和记录唱词,工工整整地手抄后,汇编整理了七八本。可惜这些精心保留下来的资料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

  随着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民间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花甲之年的罗福旺再次拿起纸和笔,一字一字,写下自己唱过的山歌。他还走乡串户,搜集类似的唱词。有时,听到田间地头有人随性唱几嗓子,他便循声而去,现场记录,然后回家整理。

  如今,他已整理了十余本“孤本”唱词。

  培养接班人

  在罗福旺等一批民间艺人的努力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推动下,荆山阳锣鼓于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古稀之年的罗福旺和老伴管理着一大片茶园,乐享晚年生活。有人来串门,他就跟他们拉拉家常。饭点到了,老罗还会留客小聚,推杯换盏之余,拿出锣鼓,边打边唱,满屋回荡着锣鼓声和歌声……

  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罗福旺最担心的就是荆山阳锣鼓的传承问题。“祖祖辈辈留下的东西不能丢啊!”为此,他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年要挖掘或创作两首曲调,定向培养两名新人。

  经过多方寻觅和考察,黄堡镇村民王乐建和王勇已正式拜罗福旺为师。现在,文化生活丰富了,不少年轻人开始跟他学习锣鼓山歌。老罗感到宽慰之余,准备再培养几个接班人,让荆山阳锣鼓传承下去。(原标题:“山歌王”的锣鼓情)

不要走开,底部留言更精彩!

往期精彩内容

保康“最牛”村支书上了焦点访谈

保康,一个有诗有梦有你的地方

保康最新的“老赖”名单(第十四期)

保康蓝莓节现场直播,速来围观!

保康的来历,你知道吗?

全长18.8公里,郑万高铁这条隧道横跨保康兴山神农架

我在保康刚刚好,何必羡慕北上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