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东山岱南村敲响了鼓艺传承第一声潮州大

来源:锣鼓 时间:2022/10/15

台海网6月9日讯据闽南日报报道“咚咚锵、咚咚锵……”6月6日傍晚,随着夜幕降临,东山县前楼镇岱南村文化活动中心传来一阵阵慷慨激昂的鼓乐声,笔者循声走近,只见灯光明亮的排练大厅分别坐着青年、少年两个班的30多位学生,老师们专心传授潮州大锣鼓和民乐演奏技艺。

朱耀辉向学生传授吹唢呐技艺

鼓艺传承后继乏人

“目前,东山县潮州大锣鼓鼓手后继乏人,岱南村敲响了全县青少年鼓手培训班第一声,值得点赞、支持!”在现场指导的东山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朱清辉介绍,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潮剧“重头戏”的潮州大锣鼓,是东山岛最具群众性的古老民俗音乐。它以打击乐为主,以大鼓为中心,伴以唢呐为领奏的合奏形式,六七百年前就在东山城乡广泛流行,村村有大锣鼓班,在庙堂祭祀、迎神赛会或节日欢庆活动中使用。岱南村潮州大锣鼓的兴衰,可以说是东山的一个缩影。明清时期,该村潮州大锣鼓活动鼎盛,最多时有10多支大锣鼓队。前些年,该村代表队曾多次参加全县潮州大锣鼓比赛并获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电视、手机视频的普及,听大鼓看大戏的人逐渐少了,加上担任鼓手大多是义务工作等多种原因,致使鼓手青黄不接,尤其是现在,35岁以下鼓手全县寥寥无几,后继乏人。岱南村每逢节日庆典活动,很难找到上档次的鼓手,只能从外地聘请年老鼓手。

培养新手刻不容缓

“为保护、传承和发扬国家‘非遗’文化,培养青少年鼓手刻不容缓!”现年70岁的岱南村老年协会会长林来成感叹,年老的岱南村人基本上是听着大锣鼓长大的,在东南亚国家,台湾、港澳地区,凡是有东山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大锣鼓的风采!岱南村拥有潮州大锣鼓年历史,现有多人口,作为前楼镇最大的一个村,如何再次敲响潮州大锣鼓,让其重放光彩?今年3月,该村老年协会集思广益,提出创办青少年鼓乐培训班的建议,引起了村“两委”的赞同和支持,指定爱好文艺的村干部林瑞龙负责,并解决好场地、鼓乐器添置、活动经费等难题,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无偿提供艺术指导。于是,培训班紧锣密鼓地筹办起来了。

林瑞龙和妻子林小玲日夜为筹办培训班忙碌。培训班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但对年龄、文化程度等有规定标准。为了不影响工作和读书,课程安排时间为每周星期五至星期日3个晚上的7时至9时,学生没有报酬,老师也是义务的。消息传开后,立即有一批兴趣鼓艺的青少年报名。曾到外地拜师学艺的岱南村老鼓手林建春、西埔镇宅山村鼓手朱细宝、顶西村民间乐手朱耀辉等自告奋勇,义务担任培训班指导老师。经过两个月筹备,今年5月1日,岱南村首期12名青年(16岁至22岁)、24名(8岁至12岁)的两个鼓乐培训班开课了。

让大锣鼓“东山再起”

“我很久没听到鼓乐的好声音,现在重新敲响起来了,看到鼓乐手后继有人,真高兴!”年逾九旬的老村民林阿龙乐呵呵地说,他一听鼓乐声就来了精神,情不自禁地走去现场观赏,晚上睡眠特好。

年过五旬的林瑞龙介绍,培训班学期计划3年。开学头几天,老师重点讲解潮剧大锣鼓的文化历史故事,让学生增长文化知识,培养对学习鼓乐技艺的兴趣。然后,先让学生掌握打鼓、敲锣、吹唢呐等基本方法、要领技巧、规范动作等,再根据各自专长进一步培养,有的人侧重学习打鼓,有的人侧重学习民乐。19岁青年林亚艺高兴地说,他从小喜欢学打鼓,但以往没地方学,白天到工厂上班,晚上回家玩手机、看电视,现在可好了,把晚上空余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钻研锣鼓、民乐技艺上。“我以往星期五至星期日,迷上打游戏、看动画片,现在参加培训班感到很开心,不仅远离了手机游戏,而且学到了有益的文化艺术。”11岁的女学生林秀芬笑着说。培训班深受群众的欢迎。60多岁的女村民李番珠负责一个10岁和一个12岁孙子参加培训班的接送任务,坚持提前把两个孙子送到活动中心,然后站在远远观看,直到下课才把孙子接回家。

近一个月来,东山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朱清辉、党支部副书记林艺欣等艺人,不辞劳苦,晚上经常深入培训班义务指导和传授鼓乐技艺。10多岁拜师学成鼓乐艺术、毕业于福建艺校、现年47岁的朱清辉兴奋地说:“东山是‘中国民间艺术(音乐)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岱南村开办青少年鼓乐培训班,使我们看到让年轻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新希望。我们要把岱南村的经验做法在全县各村(社区)推广,还将创造更多机会带培训班学生出去参加鼓乐表演和交流。期待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让古老的潮州大锣鼓东山再起!”(谢汉杰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