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是《红楼梦》中比秦可卿还要神秘和重要的一个人物,因为她前八十回中只出场一次,而且高高位列金陵十二钗第三位,仅次于林黛玉和薛宝钗。因为《红楼梦》未完,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判词推断贾元春最后的结局肯定是死了。
但是贾元春具体怎么死的?为什么会死?背后发生了哪些事情?都只能靠猜想和推测。今天我就来根据书中仅有的文字线索来分析解读一下贾元春之死的谜团。
贾元春——皇权博弈的棋子
《红楼梦》并不单纯是一本记录贵族生活,青年男女情感的小说,里面的明争暗斗不在少数,小至丫鬟奴才之间争宠上位,大致帝王权贵之间的权利倾轧。皆是暗流汹涌,凶险无数。
我们先来看贾元春的出场:
贾元春,荣国公的嫡亲长孙女,十来岁上入宫做了女史官。多年后骤然得到晋封,一步登天,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又升贵妃。在后宫,除了皇后之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二把交椅,奉旨省亲,鲜花着锦,风光无限。
看上去简直是一部宫廷传奇大女主的励志小说提纲有木有?然而仔细推敲却是疑点重重。
1、贾元春为什么进宫不做嫔妃做宫女?
贾元春的人设是贵为武勋国公嫡长孙女,如此金尊玉贵的身份在明、清两朝入宫,就算不当皇后,混个妃嫔应该很简单,起点最低也至少是个贵人或嫔位。就算是跟着新帝的潜邸旧人,也至少是个侧妃。
可凭借“贤孝才德”选入宫中的贾元春偏偏做了宫女。女史官是高级宫女,主要负责皇后身边的礼仪事务。
《周礼·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
这一点在我理解来看,最为合理的解释就是曹雪芹是以曹家的一些真实生活背景代入了《红楼梦》的创作,曹家是清朝正白旗包衣世家,无论多么富贵,身份地位都是皇帝的家奴。
就像《红楼梦》里面的家生子奴才一样,所以曹家的女儿入宫,只能走宫女选秀的路线,最多只能当上高级宫女——女官;只有八旗女子才有资格参选后妃。
2、入宫多年的元春为什么突然封妃?
元春封妃的时间应该是在她入宫多年以后,书中贾兰在第四回出场的时候是五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那么假设贾珠最晚19岁生了贾兰,当年就死了,那么元春又只比他小一岁的话,当时元春最多也就是二十三岁。
至第十六回元春封妃,中间时间线虽然略有混乱,但也不过是两三年的功夫,因为宝玉和黛玉都没怎么长大,不过都还是十二、三岁的样子。
所以可以推测元春封妃的年纪应该是二十五、六岁上下。
按照清朝选秀女的平均年龄为13-16岁,那么元春入宫的时候应该最晚是在16岁,这样比较符合她在宝玉三四岁时,手引口传,教授书本文字的描写。
那么问题就来了,元春入宫十年,无论是在前任皇后,还是现任皇后身边伺候,都不乏又接触到皇帝的机会,为啥默默无闻了十年,把女子青春最美好的时光都耽误完了。到了二十五六的高龄,忽然盛宠加身,一步登天,从宫女直接成了贵妃?这不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吗?
而且元春的颜值应该也不是倾国倾城的美貌,因为她“贤孝才德”选入宫去的,如果生成一副狐狸精的长相,也很被后宫选为担任女史这一礼仪方面的女官。
所以基本可以排除皇帝是对她的美貌一见钟情的可能了。
而且皇帝给她的封号很是奇怪,凤藻宫尚书是女官名,贤德妃又是妃嫔位份,但自古只有贤妃、德妃,何曾见过贤德妃,后来省亲前贾府又称她贵妃,到了省亲那一回又满篇全是贾妃和元妃。
看的我是眼花缭乱,作者这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笔法果然老辣,仅是贾元春的头衔已经堪称是雾里看花了。
元春省亲的仪仗中有一个“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在清朝也并不是贵妃专用,皇贵妃和妃位出行都有这个。所以对于元春的位份,我们没必要再纠结,就先按照最高的贵妃来看吧。
结合书中内容来看,贾元春封妃之前,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不能忽视。那就是刚升任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的王子腾,贾元春的亲舅舅,四大家族王家的掌门人。
能得到皇帝委以重任,俨然是朝廷当红权贵的节奏,那么贾元春作为王子腾的亲外甥女,四大家族的嫡女,骤然封妃似乎就变得很好理解了。
再就是死因扑朔迷离,葬礼赫赫扬扬的秦可卿,那一场严重逾制的葬礼,四王八公一众旧勋贵组团参加,显然是给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皇帝对此是不满的,以至于后来贾敬葬礼的时候,皇帝明确下旨只允许王公以下参与吊唁。
3、《红楼梦》世界新老皇权两大势力的博弈
《红楼梦》世界中在前期的朝堂上隐隐存在着两股皇权势力,一方是太上皇、皇太后,另一方是皇帝,贾元春的丈夫。
封建社会的太上皇是刚刚禅位的而皇帝,虽然依附于新的传承人——皇帝,但身份却依然是最为尊贵的。古代君王多以仁孝治天下,以身作则讲究孝道。在太上皇还在世的情况下,父子的权利交接需要一个过渡时期,比如乾隆皇帝做太上皇的前几年依然保留有一定的权利,嘉庆还得听他的。
皇家表面上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内地里权利博弈还不知道怎么暗流汹涌。
《红楼梦》中明写皇帝受到太上皇的制约,他搞一个嫔妃家眷探亲的制度,彰显自己的仁德,太上皇和皇太后立马比他技高一筹,加上了一个省亲制度,来表示对勋贵们的体恤,皇帝也不得不遵照执行。
太上皇的势力显然是四王八公那一大群旧勋贵,就是秦可卿葬礼上出现的那一群人。
皇帝在抓紧培养自己势力的同时,必须要维持表面与旧勋贵和太上皇的和谐,真的实在太难了。
于是他在前朝后宫选中了一些棋子,其中两个重要的棋子:一个是经营节度使王子腾,一个是女史贾元春。
王家虽然富贵,但祖上只是伯爵,远不如贾府。在王子腾之前显然已经走下坡了。薛姨妈低嫁皇商薛家就是一个证明。
王子腾此人应该是有比较强的个人能力,他出身四大家族,皇帝提拔他,既是对旧勋贵的安抚,也是选贤任能。
王子腾上位,虽然可以连带照应四大家族,但是他毕竟是皇帝提拔上来的人,在旧勋贵眼中又难免有归属皇帝阵营的嫌疑,因此又不能完全可以和四王八公抱团,可能很多时候还可以帮助皇帝牵制一下朝中的旧勋贵。
贾元春,她既是荣国公之后,又是王子腾的亲外甥女。抬举她从宫女变成贵妃,并不是因为真爱,也不是什么一见钟情,而是出于政治需要,一方面安抚旧勋贵势力,一方面给了新上位的权臣王子腾极大的体面。
王子腾、贾元春元春只是四大家族中的棋子,其它四王八公家族中未必没有同样得到晋升和重用的人。比如那两位也参与了省亲的吴贵妃和周贵人。
皇帝此举更像是“捧杀”,“欲使其灭亡,先令其疯狂”,王子腾高升、元春封妃,至少明显让贾、王两家产生一种圣眷正隆的错觉,高兴地不知如何是好,丝毫没有察觉祸事即将临头。
贾府唯一看到了福兮祸所依的人,是秦可卿。《红楼梦》第五回中,她在给王熙凤托梦的时候,预言了元春省亲和最后结局,她说: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烈火烹油,油尽火灭,鲜花着锦,转瞬枯萎,元春封妃省亲看似荣耀实则暗藏灾祸,贾府极致的富贵荣华之后将迎来衰败的结局。
贾元春——权利之争的牺牲品
元春这个形象借鉴的是杨贵妃,这一点基本是共识。依据主要有两点:
其一,元春省亲时点的戏曲是《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乞巧》出自《长生殿》,讲的正是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故事在七夕山盟海誓的恩爱故事。非常符合当时元春封妃后盛宠的情形。
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杨家人仗着杨贵妃得宠,胡作非为,骄奢淫逸。后安禄山造反,马嵬坡军士哗变,要求唐玄宗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上吊自尽。
贾府众人在元春封妃后,个个自诩皇亲国戚,骄傲的尾巴都快翘上天了:
先是斥巨资修建大观园;极尽奢华操办省亲大典;宁国府唱大戏,锣鼓喧天闹得外面街上都吵的慌;贾琏国孝家孝停妻再娶根本不把礼法当回事儿,王熙凤包揽词讼说出了“告我们家谋反都没事”大话;贾赦和贾雨村从石呆子手中抢扇子强取豪夺;贾珍孝期聚赌淫乱;就连贾母医院大堂这样的胡话……贾府众人的所作所为,像极了杨贵妃那些得宠仗势,胡作非为的娘家人。
其二,是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中提到杨妃,还提打了杨妃的好哥哥好兄弟杨国忠。
宝钗在省亲中是很羡慕“穿黄袍的姐姐”贾元春的,但是她没能进宫,自然也没有封妃的机会。元春虽然像杨贵妃,但她的兄弟们也都不争气,但是王子腾争气呀,他后来又升至九省都检点、内阁大学士,权倾天下,是堪比年羹尧、杨国忠的人物。
杨国忠之所以被唐玄宗提拔起来,并不只是因为杨贵妃得宠,而是因为唐玄宗需要他来牵制李林甫,那就是玄宗朝的新旧贵族之间的权利之争了。
杨国忠和杨贵妃的结局我们都很熟悉,马嵬坡之变,他们都死了。王子腾和贾元春最后的结局应该也不会比他们更好。
续书中,对王子腾和元春的结局处理的有些突兀,但大致是符合剧情最终走向的,这二人先后暴毙,之后贾府就大厦倾颓,树倒猢狲散了。
但是作者本意是如何安排元春的之死的,我们还是要从判词和画册、曲词中去寻找答案:
元春的画册是: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首先这一张弓,是古代的兵器。很多前辈解读弓代表元春是被弓弦勒死的,对此我并不认同。这是《红楼梦》,又不是《三国演义》,元春她一个深宫贵妃,有什么机会能接触到战场呢?
我所理解的画册上的弓,有两个意思,一层意思弓音同“功”,又是军队中的兵器,军弓,军功是也。这个“弓”代表是元春的出身,她之所以入宫做女官,后来封妃、省亲,都是因为依靠祖上宁荣二公的军功。
第二层意思,弓音同“宫”,元春的生死荣辱都是与宫廷密不可分的,她也是十二钗中唯一的宫廷女子,宫廷带给她无上的荣耀,也带给她悲剧的命运。
香橼,主要价值是药用,而非食用水果,果皮黄色,好看好闻,但味道酸涩不好吃。
橼与“元”同音,象征元春,香橼黄色的外皮,相当于元春明黄色的贵妇服色,宝钗所言“穿黄袍的姐姐”。贵妃位份,尽在皇后之下,加上那一场赫赫扬扬的省亲大典,不管是外人还是贾府众人眼中,表面上看来都是无限荣光,当真是非常好看。
但为什么又酸涩难当不好吃呢?因为这富贵荣华的背后隐藏的是元春在皇家没有人身自由和孤立无援支撑家族的辛酸苦涩。
元春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在宫里做女史伺候了十年,一朝平步青云荣耀加身,却依旧不受宠爱,皇帝对她不过是有恩无宠,表面功夫而已。
外人看来她是尊贵无比的贵妃娘娘,但实际上,她也不过是一个远离亲人,独自在深宫打拼的可怜女子。
undefined当初十来岁的年纪,她一入宫门深似海,这么多年她一个金枝玉叶般的公府嫡女在皇宫里严守皇家礼仪规范,谦恭谨慎,为奴为婢伺候皇族中人,其中滋味,可想而知。
即使如今坐上了贵妃娘娘的宝座,也是树大招风,毕竟她只是宫女出身,如此大跨度的晋升十分罕见,又不知道惹出多少宫嫔的羡慕嫉妒和不服。
最难的是元春年纪已经不小了,青春也快要消耗尽了,不管是拼姿色还是拼子嗣,都没有什么优势,只靠“贤孝才德”是没法争宠的。
所以元春在宫里的日子应该并不好过,做宫女时步步惊心,谨小慎微,做贵妃后更是如履薄冰,惶恐万分,不仅要应对宫廷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还要时刻准备迎接皇帝的雷霆雨露各种君恩。
元春她省亲的时候一直在哭,当着那么多太监宫女的面说出了“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这样近乎于抱怨、不敬的话,可见她心里的委屈。
可叹元春是注定要为家族牺牲的,可悲她的家族只把她当做了保护伞,而不能给她提供任何助力。贾府的奢靡浮华,一场省亲已经彰显的淋漓尽致,元春一路感叹“太奢华过费了”“以后不可太奢了,此皆过分”都是良言实话,只是贾府的人没有领会她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看元春的曲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二十年来辨是非”其中的二十年,指的应该是元春的在宫里生活的时间,大约是接近二十年。省亲的时候她不过二十五六,按照书中前八十回贾府的衰落速度看,就算不抄家也撑不了几年。
到第八十回结束,宝玉不过才十七、八岁的样子,也就是说距离省亲应该是只过了四五年而已,这时候的贾元春入宫时间应该至少有十五年左右了。虽然我们不知道后面原著中元春死亡的真实年龄,但是显然已经接近二十年。
至于“辨是非”,看上去应该是分辨善恶美丑的意思,古代的善恶美丑衡量标准都是礼教。元春在宫中做女史时,掌管的就是礼仪,后来成为贤德妃,贤德二字更对封建女子最高的美德礼赞。
所以我理解的“辨是非”是指元春遵守礼教,贤孝才德,是标准的封建宫廷女子典范的意思。
“榴花开处照宫闱”这一句,很多前辈认为这是元春怀孕的暗示,因为石榴多籽,在古代更是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所以宫廷中更是遍植石榴花。
因为书中并没有一处提及元春怀孕的事情,但这很有可能是真的。在第二十八回中王熙凤曾让贾宝玉写过一个类似礼单的东西,上面有: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看上去很像是预备给元春生育皇嗣的贺礼。
但是按照书中皇帝对贾府的算计来看,贾元春是不可能顺利诞育皇嗣的,否则贾府就又有了新的靠山,更加难以清理了。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书中姐妹们都各自代表的本命花,比如宝钗是牡丹,黛玉是芙蓉,探春是杏花。
那么既然宫廷之中多种植石榴花,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理解为石榴花代表的就宫中元春的本命花呢?
“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迎春、探春、惜春的身份地位都比不上元春。
“虎兕相逢大梦归”这一句重点在“虎似相逢”这四个字上。虎和兕都是猛兽,我的理解正是前面一直就在说的新旧皇权之争,新旧贵族之争,总归是权利和利益之争。
元春从一开始就是皇帝选中的棋子,所以她也注定要在这权利的博弈中被牺牲掉。
毕竟她本就是勋贵之后,她的家族深受太上皇恩典,甚至是四王八公旧勋贵的中心家族。贾府几代人对朝廷毫无积极贡献,只是一味的嚣张奢靡,仗着她是贵妃的体面更加张扬跋扈,再加上王子腾权势做大,皇帝一旦坐稳了帝位,恐怕很难容得不下他们。
至于是像嘉庆清算和珅,还是像雍正清算年羹尧那就不得而知了。相比杨贵妃是被逼赐死,贾元春其实更惨,皇帝没有宠爱过她,只是利用完了就抛弃而已,被皇帝无情赐死。
之前一切富贵荣华,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
恨无常的曲子比较好理解,首先恨无常三个字,可以解释为元春短命的遗憾。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甲夹批:悲险之至!] 。
元春至死都在牵挂家族的命运,她早就预感到了贾府最终的末路倾颓,她以托梦的形式向爹娘哭诉: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甲夹批:悲险之至!]
只是想让家人通过她的死能够醒悟,尽快离开官场和权利斗争,避免不久之后的灭顶之灾。
至于曲中“望家乡,路远山高”一句被无数解读推演过,其实元春作为金陵十二钗,她的家乡当然是指金陵,而不是指京城的荣国府,肯定是“路远山高”了。
纵观《红楼梦》中元春的一生的命运,就像她做的那个灯谜“爆竹”一样。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一朝得势,册封贵妃,何等显耀富贵,赫赫扬扬的省亲大典更是荣宠之极,人人仰慕艳羡。但是无论是元春自己的风光,还是贾府的荣华富贵,不过都是一响而散,转瞬成灰,如梦一场。
南山橘暖/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