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新闻 >> 正文 >> 正文

初心50城北京老城更新从探索走向共识澎

来源:锣鼓 时间:2023/2/13
青少年白癜风的危害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50210/4576914.html

5月底,在首都北京的史家胡同24号院内,居民和许多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他们回顾着这片历史街区的过往,共同谋划它的未来。

这是一场由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主办的“第一届朝阳门街区更新季”系列活动,将从今年5月起,持续一整个盛夏。

此次活动主要包括四大板块、14个项目,分别从保护更新、文化复兴、民生改善和机制创新等方面分享经验与开放讨论,形式包括展览展示、调研成果、活动事件和论坛沙龙等,朝阳门街道近几年在街区更新工作中逐渐形成的经验和范式将在此期间得到全方位的解读。

5月底,“第一届朝阳门街区更新季”系列活动在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开幕。本文图除标记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汤琪摄让胡同里的居民理解并参与到老城保护的探讨中,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北京老城的更新与发展始终伴随着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在外人看来,胡同是北京老城的象征,一条条平直整齐、宽窄有序的路网构建起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肌理。然而,对于常年生活在胡同里的老城居民来说,光如厕、洗澡等生活琐事就曾困扰过他们数十年。

如今,“老城内不再拆除胡同四合院”已写入最新版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而生活显然不能不变。

从数十年北京城市定位的变化,到一个个扎根于每个老城街巷细部的责任规划师,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的一个理念已逐渐形成共识,那就是让生活在老城胡同里的居民更有幸福感。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告诉澎湃新闻,城市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大系统,其核心是人民,一切的城市管理行为均应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良好宜人的生活环境。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出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从拆旧到保护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朝阳门街道责任规划师惠晓曦仍然清晰地记得,去年,当他第一次到朝阳门南小街号院进行入院调查的时候,该院居民对他的工作报以了颇大的怨气。

该院背靠史家胡同,站在院外,可以望到CBD的高楼,周围1公里左右覆盖东单、金宝街、银河SOHO、王府井等商圈。但这个四合院里的居民,却要每天骑自行车出门上厕所。

当时,号院的居民就想解决如厕这样的生活琐事,但由于各种原因,多年来迟迟未得到解决。多位居民告诉澎湃新闻,由于院落结构等因素,距离该院最近的公共厕所都至少要步行5-10分钟,如果赶上腹泻,老人腿脚不便,根本来不及,甚至有人每次都要骑车去上厕所。

“不光是胡同里的四合院,只要是非成套住宅,上厕所永远是个问题。”经过入院调查,惠晓曦注意到,号院内共有12户居民,居住密度较高,面积狭小,居民改善厕所条件的诉求强烈。

经过多次调研和征求居民意见,惠晓曦与设计团队一起拿出方案,对号院入院处原有的煤棚、杂物进行清理腾退后,在空地下增加化粪池和净化槽,为引入户厕预留条件。化粪池则引进了污水初级处理的微生物净化槽技术,可以有效净化生活污水,减少清掏次数,尤其适用于无法实现大规模市政改造的老城地区。

朝阳门南小街号院入院处原有的煤棚、杂物已经清理澎湃新闻记者日前在号院的多位居民家中看到了新安装的马桶,尽管生活空间仍然紧凑,但消解了如厕的烦恼后,胡同里大爷大妈的生活过得才更加体面。朝阳门南小街号院的这次“厕所革命”不过是北京老城、特别是胡同更新的一个缩影,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北京数十年来总体规划更迭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以梁思成和陈占祥为代表的一部分学者建议完整保护旧城(即现在通常所说的“老城”),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建议并不是人人都理解赞同。

年《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确定“首都性质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同时还必须是大工业城”。由此,一些传统建筑或设施被拆除、改造或占用。

年完成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北京的城市性质定义为:“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还要把它迅速地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方案提出,要对北京旧城进行“根本性改造”。

此外,在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的需要导致大量人口涌进北京,由此带来住房紧张的局面。年唐山大地震后,四合院内建起地震棚,使得本来就拥挤的院落真正成了大杂院,这些都为后来的老城保护和更新带来挑战。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北京老城保护工作逐渐复苏。

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较之以往的总体规划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深化。本次总规将北京的性质定为“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不再提“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工业基地”。同时,本次总规的专项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也是北京第一次编制完整的名城保护专项规划,为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旧城,提供了重要的规划和政策基础。

千禧年以后再出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得到了公众的广泛参与。

根据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介绍,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整体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模式开展。其中,公众参与环节时首次采用了新方式。规划编制部门通过电话、网络、电视、调查和公示等多种途径收到了市民正式建议近条。

此次总规出台过程中就有市民提出,要在保护北京古城的同时,聚焦保护古都,要重视古都原貌,包括其中精美的或稍逊的砖雕木雕,古老的花砖、磁砖,以及大量的老灰砖、灰瓦等,在拆改时要保护好。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出的历年北京市总规方案探索建立保护制度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正式发布实施,成为目前北京最新一版的城市总规。

该总规明确,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其中,保护余条现存胡同及胡同名城,老城内不再拆除胡同四合院。

事实上,在新总规发布前,深入至北京各个胡同的细部,北京老城已经开始探索保护与更新的路径。

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北京电视台联合编著的《40年,我和我的东城》一书中就记载了史家胡同的前世今生。

书中写道:史家胡同的闻名不仅因为这里自古就是四合宅院,工整棋布,还因为这里见证着中国近代百年历史,胡适、梅贻琦从这里走出国门,章士钊、邓颖超在这里工作、生活。这些古老的院落,融汇着北京四合院文化的精髓,更体现着北京城的灵魂和神韵。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四合院也经历了私搭乱建,饱受过脏乱拥挤,这些饱经沧桑的四合院需要新生。

年,在街道、社区、在地单位居民和规划师的共同努力下,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成立,成为各类街区更新和社区培育的工作抓手。

北京老城区改造现行的“责任规划师制度”,正发源于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博物馆展出的史家胡同沙盘作为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惠晓曦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协会的探索可以看作是责任规划师工作的前身。在朝阳门街道,是先有协会而后才有正式聘用的责任规划师,现在反过来看,当初规划师在协会做的一些志愿工作,实际上是起到了责任规划师的作用。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市规划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规划师实践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北京市规划院亦与街道签署东四南街区史家胡同博物馆共建协议,开启了长期扎根陪伴服务的模式。

随后,一系列公众参与的街区风貌保护和居住环境改善工作在史家胡同展开。

从居民院内开始,包括院落公共空间提升和传统平房建筑修缮,到对胡同小微空间进行品质提升,开展胡同微花园的设计与实施,再扩展至社区公共设施——传统菜市场的改造。据参与者介绍,每个项目,从动议到设计、实施及后期维护机制制定都与居民及在地单位共同完成。

在另一个知名胡同内,业态环境也逐渐发生变化。

年,《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对外发布。为了保护这片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游客严重超负荷的南锣鼓巷主动摘下了全国3A景区的头衔,谢绝接待旅游团的探访,大大减少了游客数量。

曾经参与过南锣鼓巷整治工作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所所长庞书经告诉澎湃新闻,南锣鼓巷曾经历过业态环境鱼龙混杂的时期,过去是以“什么挣钱给谁”为标准引进了大量餐饮店铺,而现在他们会判断哪种业态最合适。“比如优先引进文创设计企业,这种行业既能提供就业岗位,还能吸引外部流量,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的业态环境。”庞书经说。

年5月,《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出台,其中明确,责任规划师由北京市各区政府选聘,作为独立第三方人员,为责任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全面推行相关制度的城市,有助于为决策者提供具有技术性或政策性的解决方案,寻找利益价值观正确、多元利益均衡的解答,真正做到问计于民众。

“责任规划师制度已经形成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的一个对外输出的模式。”庞书经表示,如今有大量的责任规划师服务在街巷和院落里,促使街道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始有意识跟上城市更新的要求,居民也开始热心于自己社区的建设,这就是所谓新社区的营建,老城社区的凝聚力就体现在这里。

作为规划师,庞书经感受到他多年的执业经历里,也没有这几年关于北京老城保护这么密集的工作。“基本上北京所有的设计单位都有一个专门的板块,在帮着北京做各种城市更新的事。”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受访者供图两代人的“城市复兴梦”参与过《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编制工作的建筑师吴晨,就和他的团队一起扎根南锣鼓巷多年,只为寻找城市复兴的答案。

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吴晨对家乡有着难以言表的特殊感情。目前,他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也是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年,吴晨在英国求学,专攻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他在提出并确定以“城市复兴”作为主要研究和实践领域后,一直坚定不移地进行理论的建立与推广、技术的创新和实践的验证。

吴晨的经历与父亲吴良镛的影响不无关系。70多年前,一封信从北京寄往美国,写信人是梁思成和林徽因,收信人就是吴良镛。信中写道:“北京百废待兴,正要开展城市规划工作,希望你赶快回来。”

正是这封信,给了吴良镛勇气,也为他选择了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我喜欢北京,我也愿意为北京的建设出力。”吴晨说,他称父亲吴良镛为“吴先生”是认为这样的称呼更加敬重,也更有同行的亲近感。

吴晨告诉澎湃新闻,一个好的建筑师不仅仅要懂得设计,还需要将设计融入到城市的规划中去,让城市有序持续发展。吴良镛先生在年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整体保护、积极创造”的理念,吴晨通过10余年的不断努力和经验积累,将这个理论传承,去探索新的理念,即“全面复兴”。吴晨一直遵循着“整体保护、积极创造、全面复兴”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

早在年,尚未全职回国服务的吴晨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合作开始进行大栅栏地区的保护复兴工作。大栅栏临近天安门,是北京老城保护的核心地段。而当时,城市的改造还是以开发、建设为关键词,吴晨和他的团队却在大栅栏的规划设计中,率先提出了“城市复兴”的概念。

北京南锣鼓巷。受访者供图“当时还引起了学术界很多不同的意见。”吴晨表示,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不可能无休止地在新的用地上去开发新城。大栅栏保护区的1.26平方公里成为吴晨实现梦想的地方。在这里,前后历经15年,吴晨规划并设计了这片保护区的《保护、整治、复兴规划》和如今北京著名的城市金名片——北京坊。

早前,紧邻天安门广场的北京坊项目在城市风貌的保留、民生的改善、产业活力的注入方面都面临很大困难。吴晨和他的团队建立了指导地区渐进式更新的城市设计框架和与之匹配的责任规划师、项目总建筑师制度,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来弥补地区交通、市政、绿化空间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他还创新性地提出打造集群设计的概念,邀请公众代表参加方案讨论,形成“和而不同”的建筑群体风格,是实践探索集约式城市更新模式的一个亮点。

如今,北京坊保留了原有街巷的肌理,建筑风貌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貌,与当今时尚交相辉映。因为设计的创新,北京坊引来多个商业旗舰店,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常去打卡的网红地。

年,针对“大杂院”难题,吴晨和团队完成了在南锣鼓巷四条胡同进行的整治修缮工作。工作中,首次在国内提出了“共生院”理念,产生了极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与学术影响,设计紧紧围绕“留住户如何改善,腾空房如何利用”来开展工作,根据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要求及每户居民家中的不同空间特点和功能需求,“一院一方案,一户一设计”,努力探索四合院保护更新道路。

东四胡同博物馆城市更新核心是人民从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到年的北京新总规的正式发布,再到年公布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都明确了北京“控增量、促减量、优存量”的城市发展理念。

如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已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颁布,为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历史文脉,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协调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与城乡建设发展提供了保障。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到北京老城保护的行动中,创办10多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已经成为“先锋”元素融入胡同改造的平台,包括青山周平、隈研吾、朱小地、马岩松等国际级建筑设计师都在胡同里打造了院落样本,不少作品成为了网红地。

庞书经和他的团队也一直在参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项目,包括北京中轴线主题的展览、城市更新和街区治理的展示等。同时,一些在设计周孵化出的项目也逐渐以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日常开放。

庞书经认为,每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融入了许多的论坛,经常有政府部门和相关责任单位与各界交流,这对业界和公众去理解城市核心问题都是有帮助的,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设计周因此可以承担更多的社会作用。

“城市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代一代人所铸造的历史。”吴晨告诉澎湃新闻,北京有多年的建城史和余年的建都史,是数十代人的勤劳奋斗和不断努力铸就的。因此,年轻人加入到这个城市更新和城市复兴的进程当中,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新鲜血液对城市的有序发展和健康活力有重要意义。

“北京古都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营造更好的城市。”吴晨表示,城市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大系统,其核心是人民,一切城市管理行为均应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良好宜人的生活环境。

“生活在老城胡同里的人首先得有生活幸福感。”庞书经也认为,如今北京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就是把民生摆在第一位,这几乎已经成为共识。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