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新闻 >> 正文 >> 正文

文旅部重新认定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达州3

来源:锣鼓 时间:2023/5/3
                            

为进一步加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

传承与发展,

近日,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

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四川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

渠县文化馆、

宣汉县文化馆

再次分别被确定为

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渠县刘氏竹编、

渠县“三汇彩亭会”

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

渠县刘氏竹编

渠县竹编历史悠久,早在年前后的秦汉时期竹编就非常发达,在渠县出土的汉砖上,就有精美的竹编纹样痕迹,经过唐宋,到了明清,渠县的竹丝宫扇已成为达官贵人收藏的艺术珍品。

渠县刘氏竹编的主要特点为“提花编织、以竹作画”,设计新颖、技艺精湛、玲珑别致、典雅美观,尤以编工精细见长。画面极富笔情墨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近年来,公司新开发了竹编灯饰、竹编首饰和竹编背包等时尚新产品,产品十分畅销,公司业务拓展到了上海、成都等地。

三汇彩亭会

三汇彩亭会历史悠久,在全国属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它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颇富特色,数百年来以自己独特的工艺,“高”、“惊”、“险”、“奇”、“巧”的献彩展演享誉省内外,是川东地区民间艺术瑰宝。

清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每年农历3月16日—18日都要举办彩亭会,年,渠县恢复彩亭会,本地居民、邻近县市数万群众汇集三汇古镇,一时间大街小巷,亭台楼阁,人声鼎沸,川流不息。

彩亭是彩亭会最突出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在约4平米的平台上,竖立一根铁杆为主支架,支架上纵横交错3-5层,高8-10米,从文学、科技、社会、生活中提炼进步的故事情节,由小孩按故事情节服饰上架表演。

平台由8-12个壮年男人分两班(每班4-6人)换抬,旁边二人持长戈开路护亭,彩亭亦步亦趋,游街窜巷,前行中亭子颤颤悠悠,既表现了高、雅、惊、险、奇、特、美、妙的艺术特色,又表现了崇尚科学,乐观向上,憧憬幸福的川民夙愿。

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又名打闹歌,俗称打闹,是土家人在薅草(就是用锄头给地里的庄稼除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在进行集体劳动时,请两名歌手(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面对薅草的众人,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而吼唱的一种土家族民歌,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

如今,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村村都有表演薅草锣鼓、唱山歌的爱好者。

特约记者

魏坤

原标题:《文旅部重新认定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达州3项入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