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新闻 >> 正文 >> 正文

朱元璋与凤阳花鼓秦声戏语

来源:锣鼓 时间:2023/7/16

中国民间很多人都知道有个凤阳花鼓。特别是熟悉那首有名的凤阳花鼓歌: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可是这凤阳花鼓到底与朱元璋有何联系呢?这要从一段传说说起。

朱元璋像

原来朱元璋自幼家中贫困,小时经常在外放牛补贴家用。他的家乡就在凤阳太平乡,这太平乡一带常常有人打花鼓、唱花鼓歌。朱元璋放牛的时候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这种活泼喜人的娱乐,有时自己还会唱上两句。

后来,平民出身的朱元璋马上得天下,统一了全国,做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准备在南京举行登基就位的大礼。皇帝登基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喜事,各地官员、文武群臣都精心准备了礼物前去朝贺。这件事也自然传到了朱元璋的家乡——凤阳太平乡。家乡里出了一个皇帝,这可是非同寻常的大事,乡亲百姓都聚在一起商量:“朱皇帝是咱们的老乡,他登基坐殿啦,也得备点礼物去庆贺庆贺。”一人提议,众人赞同,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十不闲 清代康熙年间始在北京流行,由凤阳花鼓发展而成。初兴时广泛流行于民间,成为民间花会的演出形式之一。

可是,带什么礼物去呢?有人要买些绫罗缎匹送去,有人要买些金银首饰送去,还有人要凑些芝麻花生等乡土礼品送去,但都被众人否定了。其中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者说道:“皇上现在是九五之尊,绫罗缎匹、金银首饰、南北土货,应有尽有,何苦送这些俗物呢。只是一样,恐怕是现在京城皇宫里都没有的。”大家都急忙问是什么,他答道:“想当年皇上就喜欢看花鼓,自己还会唱两句。咱们不如精心准备一支花鼓队伍,届时载歌载舞,既投了皇上的喜好,又献了咱们的心意,还能让皇上解一下思乡之情,岂不是三全其美?”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凤阳父老乡亲精心挑选了一些花鼓打得最好的鼓手,花鼓歌唱得最美的歌手,又找人新编了歌词,经过一番排练后,兴高采烈地进京去了。

花鼓队伍进南京的时候,恰逢朱元璋登基就位的大礼刚刚举行。朱元璋听说家乡来了人,十分高兴,便派人先把他们接到前殿侍候,又通知左右,准备酒宴招待。

朱元璋手迹

登基大礼结束后,朱元璋便来和众乡亲见面了。朱元璋虽然做了皇帝,但也还没有忘记家乡父老,和大家一见面十分亲热。又听说还专门给他带了花鼓手来,更是龙颜大喜,当下便笑着说:“太好了,从我投军起事,一晃已是一二十年了,都没有听过花鼓。这次你们可要好好给我唱上几段。”

朱元璋说完,家乡人更高兴了,他们正准备起鼓开唱的时候,却有一个小太监进来禀告说午膳的时间到了,打花鼓的有心想打,却怕耽误了皇上吃饭;唱花鼓的有心想唱,也怕皇上饿了肚子。领队的人看看大家的情绪,便问朱元璋:“万岁我主,你看是先唱了再吃饭,还是饭罢了再唱呢?”朱元璋正在兴头上,哪里顾得吃饭,忙答道:“先唱后吃吧!”

朱元璋旨意一下,花鼓手早已槌儿落鼓,鼓响锣鸣,“咚咚呛!咚咚呛!……”一阵锣鼓过后,接着便有歌手放开喉咙,唱起花鼓歌来。那歌手都是挑选得好的,歌词都是新编的,朱元璋又是多年没听见过了,一下子听起来,真觉得心旷神怡。

表演完毕后,朱元璋十分兴奋,他即刻传旨赏赐众人,又当着大家的面说:“你们都是我的乡亲,如今我得了天下,不会忘了你们,以后,你们在家乡,有福的做我的父母官,无福的就给我看陵守墓,做田的不要你们交租税,年老的只管颐。凤阳人唱花你们唱活后话,高兴信口说二天就忘得一养天年喜欢鼓,就只管着生吧!”

朱元璋最一番本是在之下的,第干二净了。但凤阳父老却把它当做了金口玉言,以为从此以后,皇帝真的只要我们享福,只需唱,不需做,只管吃酒玩乐,不需再身劳力作了。花鼓队从京城回到家乡以后,便纷纷传告,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几天这话就传遍了全县。有的人在心里怀疑,有的人却当真起来,每天只管花天酒地,歌舞作乐。事情偏又凑巧,朱元璋登基的第二年,开始在凤阳大兴土木,营建都城,大批工匠、都头云集而来。同时又从江苏、浙江迁来了十四万户富民到此定居。这样一来,土地减少,人口增多,种田的人的人多,,只出。眼看着空了,断了,凤阳人还在眼巴巴盼着帝送粮。但左不到,不到,起花鼓去讨饭。讨到人家门口,打起花鼓小锣先唱一段,后张口要饭,真的变成了“先唱后吃”,一年三百六十日唱着过了。

后来,他们埋怨这是朱元璋的“金口玉言”造成的,便编了花鼓歌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