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毕业班期末考试
语文
(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考生注意:1.全卷共6页,共21题;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补写古代诗文名句。(10分)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虽有嘉肴》)
(7)望月思亲,苏轼抒发美好祝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思归难归,范仲淹喟叹:“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嘉庚瓦、燕尾春、红砖墙、坡屋顶”,巍①(é)俊秀、端庄典雅的嘉庚建筑是厦门的一张城市名片。橙红鲜亮的嘉庚瓦是其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陈加俊祖祖辈辈都居住在龙海榜山镇,以烧瓦为生。嘉庚瓦制作工艺,是他的家族几代人努力守护百年。在创办集美小学前,陈嘉庚到龙海考察,()遇到陈加俊的爷爷陈元盛。两人相谈甚欢,决定由陈元盛为陈嘉庚()一种美观、坚固、耐用的瓦片。
历经百年风雨,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屋顶的那一②(mǒ)橙红,依旧鲜亮。每一片嘉庚瓦,都体现了嘉庚先生③(ruì)意革新、精益求精的( )。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偶然 冶炼 精神
B.偶然 烧制 精神
C.偶尔 冶炼 风骨
D.偶尔 烧制 风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名著阅读。(6分)
(1)鲁达一直走在救人的路上,可见其侠肝义胆。请仿照以下示例,再简要概括一个鲁达救人的情节。(2分)
示例:救刘太公女儿,大闹桃花村。
(2)宋江在“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跳”一回中评价李逵:“壮哉,真好汉也!”你认同宋江这一评价吗?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4-5题。(7分)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下列对甲、乙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在甲诗的颔联中,诗人感叹自此一别,友人即将万里游荡,无所归依。
乙诗中的“水急流”“日暮酒醒”“满天风雨”共同渲染了无限的别意。
“青山”“白水”“落日”“红叶”色彩明艳,洋溢着轻松惬意的气息。
甲、乙两诗都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将自然美与人情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你认为下面这幅图可以作为乙诗的配图吗?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论,仲淹晏如也。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②行,未报③。乃请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④之。延州诸砦⑤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葛怀敏败于定川仲淹率众六千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既卒,四方闻者,皆为叹息。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①易衣而出:只有一件衣服比较体面,谁外出谁穿上。形容家境非常贫困。②循:同“巡”,巡视。③未报:没有答复,这里指皇帝没有回应范仲淹的请求。④振:救济。⑤砦(zhài):营寨。
6.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下列对成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葛怀敏败/于定川仲淹率众六千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葛怀敏败/于定川仲淹率众六千/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葛怀敏败于定川/仲淹率众六千/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仲淹率众六千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执经讲解,亡所倦。(3分)
(2)帝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3分)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在本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20分)
槐树底下搭戏台
葛水平
①有多少个村庄,就有多少座戏台。
②戏台,是一个村庄最重要的场所,显赫地坐在视觉的高处,与四周简陋的房屋形成鲜明对比。农村人对戏台真是太热爱了,他们把唱戏看作是村庄的脸面和荣光,一年能开上两台戏,庄稼汉外出走动,那得挺起胸脯仰起脸。
③戏台,拢着几千年中国人的梦想。“演朝野奇闻兴废输赢可鉴,唱古今人物是非曲直当资。”大幕打开,活生生的历史开合在人间的戏台上,那一刻,戏台连着庄稼人过日子的心心念念,丢下苦闷,放下农事,美美地望上一眼,望过去,也就望见了虚虚幻幻的来日方长。
4戏台,北宋叫“舞亭”“乐楼”,中国现存的12座元代戏台都在山西,山西古戏台号称中国古建、北方戏曲“活的历史”。山西历史上有过6次大移民,移民不惮万里跋涉、离乡背井,面对与出生地迥异的方言、风俗习惯,在精神上急需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家乡戏”作为当时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自然也被带到了迁徙地。外乡人生根落地,“音随地改”,随着时间流逝,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韵味的杂交戏剧。看着乡戏,听着乡音,乡村的戏台于平淡平常之中系着撕心裂胆、揪肠挂肚的乡情。
5要说什么地方最能体现乡村的味道,肯定是戏台。
6一年中最值得记住的喜庆,是从秋收后的锣鼓声开始的。粮食丰收了,一台社戏水到蕖成,只要唱戏了,生活就进入了最饱满最恣意的时刻。台上锣鼓家伙一响,台下黑乎乎清一色核桃皮般的脸上,会漾开一片十八岁的春光。很多人你平常想不起来,在你就要将他忘掉的时候,一转身却和他在戏台下碰面了。戏台是一扇窗户,你可以由此而向外观望,戏台是四维空间,是你观望过往和现实的途径。
7走到天涯海角的家乡人,到了社戏的节点上,再忙也要找一个借口,回乡看戏去。“回乡看戏”,啥时候念着了,心会吊在腔子里咣咣响。
8“六七步九州四海,三五人万马千军。”四个龙套,一个主将,台上转一个圈就一下从长安北上出了雁门关。戏剧脸谱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概括。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的人脸,被勾勒、放大、夸张,成了戏剧的脸谱。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媒婆嘴角那一颗超级大痦子等,夸张着人们的趣味。
9在乡村,深秋一场戏结束后,冬天才真正开始。村庄成了麻雀的世界,它们把饥饿和焦躁嚷嚷得满世界都知道。冬天里的乡村就像黑白电影,而人们在黑白世界里,想着明年春来的第一场戏。
10记得有一年,我姑姑家的女儿爱苗进山里来看我。我和爱苗胳膊上挂了丝巾当水袖,两个人在炕上对唱《断桥》,奶奶坐在对面炕上咧开嘴笑,细碎的阳光紧贴在她的头发上闪着光辉,她的眼睛随着我们的表演渐渐湿润。乡下飘着粮食成熟的味道,我总是在乡下才会认清自己。在乡下,戏台上生动的时光加深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眷恋。
?“姐儿哪门前一棵槐,槐树底下搭戏台,前晌唱的梁山伯,后晌又唱祝英台……”
?庄稼人从大地深处直起身子,在看见戏台的刹那,所有人的心变得澄明如镜。生存之外,精神在循迹攀升。一台戏结束后,人们便找到了白天与夜晚交替的节奏和韵律,临到舒缓、释放、安宁,然后进入周而复始的劳动之境。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本文紧扣“戏台”,记叙了游览山西现存的12座戏台的经历。
戏剧脸谱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概括,夸张着人们的趣味。
戏台是村庄最重要的场所,也是最能够体现乡村味道的地方。
I).本文不只写戏台,也借写戏台写出民俗风情,写出人生百态。
根据要求品析词句。(5分)
(1)戏台,拢着几千年中国人的梦想。(理解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分)
(2)“回乡看戏”,啥时候念着了,心会吊在腔子里咣咣响。(联系语境说说加点处语言表达的妙处)(3分)
下面这句话写出了家乡戏怎样的特点?(3分)
“六七步九州四海,三五人万马千军四个龙套,一个主将,台上转一个圈就一下从长安北上出了雁门关。
文章的第⑩段删去是否合适?为什么?(4分)
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生存之外,精神在循迹攀升”的理解。(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12分)
什么是喜剧美感呢?
喜剧美感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笑。喜剧不会给人以沉重感、严肃感,它是诙谐的,叫人轻松、愉快的。
喜剧的笑基本上可分为两类:讥笑与嬉笑。这两类笑便形成了两类喜剧:讽刺喜剧与幽默喜剧。
讽刺喜剧,常以尖锐的讽刺和嘲笑揭露和抨击现实生活中的反面事物。这种喜剧的人物,往往行为反常、特异。针对他们发出的笑,都是对虚伪、狡诈、愚蠢、自以为是等人类弱点的鞭挞。
幽默喜剧中的主人公大多数并非反派人物,他们主要通过滑稽的行为来引发笑声。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第十二夜》,讲述了主人公在经历了三个有心但并无恶意的恶作剧之后,如愿以偿,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在机缘巧合下出了不少“洋相”,整部喜剧充满了一种令人欢欣的浪漫情调。
喜剧是令人轻松、愉快的艺术,也是叫人笑过之后陷于深思的艺术。喜剧能培养情趣,人类的喜剧精神,要点有三:
一曰轻松活泼的情调。喜剧的笑,能叫人摆脱沉重负担、打破僵化环境,得到一种轻松活泼的感受。有人把喜剧称为“春天的神话”,因为春天是生机盎然的季节。不论是嘲讽性、批判性的笑,还是幽默性、赞许性的笑,都是在护卫、呼唤着人与社会的生机
二曰豁达乐观的胸怀。笑是智慧与自信的表现。幽默是喜剧的最高境界,幽默不仅包含机智,而且还表现了豁达乐观的胸怀。因此,幽默之笑颇有雅量和气度,显得温厚,于嬉笑之中隐含着慈悲心怀。
三曰追求自由的精神。喜剧精神在于要冲破一切僵化的、陈旧事物的束缚。当我们欣赏喜剧、开怀大笑的时候,一切沐猴而冠的权势者,一切道貌岸然的道学家,一切束缚人性的陈规陋习和僵化的教条,都被踩在了脚下。总之,不论是幽默的笑,还是讽刺的笑,都是人类智慧与理性的产物,都是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解放精神的表现。所以黑格尔说:“喜剧高于悲剧。”
(节选自《戏剧艺术十五讲》,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本文主要从“喜剧美感”和“喜剧精神”两个方面阐释了喜剧的价值。
喜剧的笑可以分为讥笑与嬉笑,形成两类喜剧:讽刺喜剧、幽默喜剧。
最后一段三个“一切”构成排比句,增强了语势,强调了作者的观点。
喜剧是令人轻松愉快的艺术,它唯一的效果是让人发笑,摆脱沉重感。
林语堂在《论幽默》中说:“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你认为这句话能够作为第⑧段的论据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班长:我们要编写一幕讽刺喜剧参赛,想从课文中选择一个人物作为主人公。是选《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刘姥姥,还是选《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或胡屠户呢?学校即将举办校园喜剧大赛,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参与。(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10分)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几十年来,中国举办了多场大型国际赛事。透过体育这扇窗,世界看见了越来越好的中国,也更加了解新时代的中国。
材料一:
年的北京亚运会,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大事,也是难事。“大”,是因为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难”,是因为当时我们财力有限,当年全国的GDP仅约亿美元。为举办这场亚运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有1亿多人次踊跃捐资。
年的广州亚运会,中国经济已突飞猛进,年广州GDP超过亿元,相当于年全国GDP的一半以上。年,杭州GDP超过1.87万亿元,年杭州亚运会办赛的层次和标准更高。
年的北京亚运会,从每场比赛结束到新闻中心发布成绩,需要15分钟;年的广州亚运会,从裁判认定比赛结果到亚运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