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过去,北京,这个世界级的旅游城市的烟火气渐渐恢复。有些地方甚至超过往昔。疫情之前就是著名的“网红”,外国和外地来北京旅游的朋友必去打卡的南锣鼓巷就是其一。
每天从早到晚,这里就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东西两边的每一间店铺都是顾客盈门,好不热闹。大家在游逛之余,有没有想过,南锣鼓巷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米。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多年的历史,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南锣鼓巷是中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
之所以叫作南锣鼓巷是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乾隆十五年才改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也称为“蜈蚣巷”,这是因为它东西两边各排列有8条胡同,呈“鱼骨状”,就像一条“蜈蚣”,故此得名。不要小瞧了这些胡同,不夸张的说,每一条胡同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条胡同都曾风光显赫。
南锣鼓巷东面由南向北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这里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
东面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这里有中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作为中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这里走出了中国众多的影视明星,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是曾当过民国总理的靳云鹏之旧宅。
东面的第七条胡同是后圆恩寺胡同。这里有茅盾故居。这是一座两进四合院。前面的院子中矗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周围的房间是茅盾生平展览。后院的卧室、起居室、书房等,还按照矛盾先生生前的样子布置。这个胡同还有蒋介石的行辕,蒋介石来北平即下榻于此。
西面的胡同,从南向北第三个是雨儿胡同、这里曾住过一代宗师齐白石。
一手拿着冰糖葫芦,一手拿着糖人儿,穿过胡同,走进故居,是不是感受到了老北京的味道?
南锣鼓巷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