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4288622278531349&wfr=spider&for=pc所谓“南布偶,北皮影”,皮影戏和布袋戏是中国在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的时代,最重要的文化消遣消遣方式。以前是时间比节目多,现在是节目比时间多,由于竞争力太过低下,皮影和布袋几乎已经从现代大众的视线当中消失了。只因为他们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所以才被当成珍惜动物保护起来,说一句不好听的,如果任由市场来决定,皮影和布袋戏恐怕早就消失了。可奇怪的是,就在只隔一条海峡的台湾,霹雳布袋戏这几十年可谓是如日中天。老黄家父子兄弟开创的霹雳布袋戏和金光布袋戏,数千个角色、上万小时的影像,不但风靡东南沿海,在内地也有大量的粉丝。同样是一个师傅传下来的手艺,同样是一种表达形式,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呢?首先这个木偶布袋戏原本在东南沿海尤其是泉州、漳州十分盛行,大致是在清朝初年出现,至于是谁发明的有多个版本的说法,实在难以考证。可以确定的是,所谓木偶布袋戏就是用木头雕刻人形,然后再用小布块做成精致的迷你衣服头发。最开始是套在手指上,或是用提线的方式进行表演,同时旁边跟皮影戏差不多,也需要有人演奏音乐和配音。一个手艺精湛的木偶师灵活操控木偶,再加上编好的戏词,看起来确实相当精彩,吸引人。不过跟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比起来,还差得很远,因此在上世纪下半叶,布袋戏跟许多民间老艺术一样,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就在内地“破四旧”大举进行的时候,传入台湾的那几支布袋戏大师还得为了养家糊口而继续演戏。在同行和电视带来的强大压力下,他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对布袋戏加以改进。在七十年代出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金光戏”,也就是在传统的小舞台上增加炫目的灯光效果,以及配合火药、机关制作出的土法特技。融入了这些电影行业的技巧手法之后,布袋戏焕然一新,桌布大的小舞台上刀光剑影、电闪雷鸣,动作戏十分精彩,甚至比当时张彻、胡金铨拍摄的武侠电影还要让人大开眼界。尤其是黄海岱传下来的那一支更是雄霸一方,他的次子黄俊雄首先把改进过得布袋戏引入电视行业,比如说加大布偶的尺寸和细节,以适应电视镜头的角度,然后再用流行音乐取代锣鼓。完成之后黄俊雄就把新产品《云州大儒侠》拍成影像在电视上播出,一下子引起巨大轰动,五百多集的布袋戏最高时候收视率高达97%的恐怖数字。凭借这种巨大的影响力,木偶布袋戏在台湾算是彻底满血复活了,黄家所开创的新一代木偶,尺寸一年比一年大,雕刻的一年比一年精细,操偶手法也越来越先进。到了八十年代,录影带开始流行,黄家第三代继承衣钵,台湾布袋戏真正开始了崛起之路。黄华强、黄文择兄弟一个是号称“十车书”的编剧,一个是号称“八音才子”的口白配音,在年制作《霹雳城》布袋戏的录影带,这一回不但偶型、音乐改变了,还加入了电脑特效,以租赁的方式向全台发售,再一次引发热潮。年制作的《霹雳金光》开启了霹雳布袋戏数十年的辉煌历史,他们以固定的时间发行,从录影带到VCD、再到DVD、蓝光碟。直到今天仍然风靡不止,木偶已经做到真人般大小,肢体面部细节栩栩如生,服装制作之精美、动作设计之华丽,甚至电影、电视剧都要回过头来向他们学习。黄家兄弟创作出了“清香白莲素还真”、“刀狂剑痴叶小钗”、“百世经纶一页书”等等鲜活的角色深入人心,是各种COS和手办的热门对象。直到今天霹雳布袋戏已经制作了两千多集,其中《霹雳狂刀》、《霹雳九皇座》等等都是难得的佳作,后来霹雳国际还制作出了《圣石传说》这样的电影版。回过头来再看看泉州、漳州的布袋戏,真可谓是愁云惨淡,我曾经到福建参观过他们的布袋戏表演。在对比了霹雳布袋戏之后,说实话简直是不堪入目,总感觉是隔了几个世纪的区别。内地的布袋戏过了这么多年,还是清朝传下来的那一套手法,锣鼓配音的旁白总让人跳戏。最重要的还有曲目,都已经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了,他们表演的还是那些来自《说岳全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的老曲目。至于配乐形式和表演手法就更别提了,看个一回两回还觉得新鲜,几次之后就看不下去了。还是那句话,同样是一个师傅传下来的手艺,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呢?就好比是两只一样的熊住在一起,大家吃一样的食物,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可是有一天其中一只熊睡着了,所有的事物都被另一只熊吃光了。等到这只熊睡醒了以后,另一只已经大到顺手就可以把它踩死,要在想学习、追上,几乎完全不可能了。人家经过四十多年的进化和经验累积,都有了许多不外传的秘技,已经成为你完全无法领会的新品种,无论你怎么努力,都难以企及。现在如果再不想尽办法,和新媒体相融合,演化出自己的生存之道,否则在今天这种日新月异的社会,传统艺术败亡之日不远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