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有所期待

来源:锣鼓 时间:2022/6/23

顺德八音

选自《锣鼓乐》

顺德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富庶,水网密布,交通方便,是广府文化中心区域之一。其土地肥沃,农业发达,自明清以来,农业生产以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良性循环模式为主,因此保存了良好的生态,成为近驰名的“岭南壮县”。同时,顺德还曾是近代华南地区机器缫丝业基地。作为著名的鱼米之乡、顺德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艺术传统,民间“顺德祠堂南海庙”的说法,也形象地描绘了当地对于民俗民风的重视。人们对于嫁娶迎送、婚筵寿宴、丧葬礼仪、神诞祭祖等都相当讲究。而八音锣鼓柜作为当地地方特色民俗民间音乐艺术,不仅是传统音乐娱乐的组成部分,也融入各色民俗活动中,成为民间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富裕的人家会专门雇请由十三四岁少年组成的八音队伍,奏婚丧行进演奏的吹打乐,除此以外,在筵席坐唱、神诞庆典以及游神、节日庆典中也少不了锣鼓柜的身影。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民俗传统为当地音乐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沃土,从而使八音锣鼓在当地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在抗战期间,各地区锣鼓柜活动不得不停止了,从20世纪80年代起,杏坛镇、均安镇等地的八音锣鼓班文陆续恢复活动,并且生生不息地流传至今。早期,广东地区职业的八音班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等较为富庶之地,而佛山更是成为当时八音班聚集的中心。过去佛山长生树、潘巷、文会里、白米街、马廊口一带,汇聚了许多八音班子,因八音又来源于海陆丰一带传入的西秦戏清唱班,因此这代曾经被当地人称为“西秦地”。据粤刷家陈卓莹在《试探广东曲艺源流》一文中描述,八音班“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未最为鼎盛。它们以佛山镇为据点,最多时达到三十个班子,巡回演出于各县城镇”。然而随首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曾经盛极时的八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式微。时至今日,广府八音锣鼓得以较好保存与延续的地区便是佛山顺德,流传的核心区域是杏坛、均安等镇,尤以杏坛镇最为著名,被称为顺德“锣鼓柜之乡”。杏坛镇20世纪80年代陆续有一些锣鼓柜组织先后恢复了活动,包括“鸣盛桐台”“饰喜华庄”“和乐琼楼”“云门小榭”“雅颂声楼”“太平别墅”“翕绎同源”等,并保存有多个具百年以上历史、制作讲究、装饰丰富的锣鼓木柜。其中杏坛高赞“鸣盛桐台”的一架锣鼓柜,据传是于同治八年()购置的,当时便已经是经过翻新的旧货,保存至今,依旧可见其雕饰做工之精细华美。年11月,佛山顺德的八音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顺德八音锣鼓涵盖了吹打乐、唱八音及锣鼓柜三种形式,被称为八音锣鼓的活化石。迄今,顺德八音锣鼓虽依旧时时响起于神诞、庙会等场合,但般仅以锣鼓柜的形式出现。而随着婚丧习俗的改变与民间老艺人的辞世,吹打乐、唱八音的形式已十分少见。更令人痛惜的是,由于后继无人,以大、小唢呐模仿生、且唱腔的演奏技艺以及“舞大缘花”(不过,也有艺人们说原本就没有这技艺)的特技表演也逐渐失传。

听见.非遗

有所期待......

END

本文是自己兴趣所摘,若有问题通知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