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图片 >> 正文 >> 正文

老家的锣鼓

来源:锣鼓 时间:2022/8/26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徐成文

因为无人居住的缘故,老家在风雨飘摇中显得渺小而苍老。屋里的许多物件已经破败不堪,唯有那套锣鼓还完好无损地躺在破旧的衣柜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人办红白喜事都喜欢请来锣鼓唢呐搞得热热闹闹。自幼喜欢文艺的父亲,召集我们院子里几个略识文化的年轻人,准备组建一支锣鼓。大伙见锣鼓很有“市场”,能够给家里带来些补贴,纷纷表示赞同。大伙东筹西借了元钱,从城里买回了鼓、大锣、钹、逗锣。

父亲只是初懂锣鼓的打法,所以要想把锣鼓学精通还要请专门的师傅来教才行。于是,父亲就从本大队请来一位颇有名气的师傅。在经过一番拜师仪式后,师傅对锣鼓的人员进行了分工——年长稳健的父亲掌鼓,因为“鼓”是一支锣鼓的灵魂,其他三种乐器都要见“鼓”行事;身材高大的成奎就打大锣,因为“大锣”比较厚重,需要点力气才能提起;手掌粗大的成中就握钹,因为“钹”需要用手掌握住才能敲打;因为我还在读书,花费在锣鼓上的时间自然少些,所以就把敲逗锣的任务交给了我。

师傅简单介绍了各种乐器的正确打法,之后留下几个常见的“锣鼓引子”就回家了,说是只要下雨就来教我们,要求我们抓紧时间背诵“锣鼓引子”。于是,四十出头的父亲,不管是上坡干活还是吃饭睡觉都念念不忘“锣鼓引子”。或许是年纪大了的缘故,父亲背“锣鼓引子”很是费劲。我年轻记忆力强,总是在父亲背不上来时立马给他提醒提醒。

只要一下雨,师傅就来到我们院子,耐心地叫我们打锣鼓。大伙很齐心也很专心,不到一月,我们便能熟练地敲打几个“锣鼓引子”。

第一次“演出”终于来了,我们一个远房亲戚死了,请我们去坐夜。路途遥远,我们到达目的地已经是晚上十时了。在参拜死者灵位时,我们就敲打起了锣鼓。由于师傅在一路“压阵”,所以我们心里像吃了定心丸,一点儿紧张的感觉也没有。第二天,我们拿回主人家给的钱,很是高兴,毕竟是第一次挣钱啊!

后来在外面坐夜久了,才发现打锣鼓这碗饭也不好吃。按照农村的风俗,坐夜讲究个“坐”,主人家不安排睡觉。等到半夜,所有的锣鼓就围着桌子坐着,一人一张桌子,一支一支地敲打,循环往复。一支锣鼓敲打,其余的锣鼓就安静地欣赏。这样一来,哪支锣鼓的水平优劣大伙一听就心知肚明。

在那个物质困乏的年代,我们这支锣鼓队常常出去“演出”,自然我们也有了一些收入,很好很及时地填补了家庭的开销。

再后来,我要读初中,不能经常去“演出”,加之“乐队”的兴起,我们的锣鼓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