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胡同的数量多到让人数不清、记不住,有人曾用“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来形容这些小巷。它们像一条条毛细血管,遍布整个城市,串联起方正的四合院、斑驳的砖墙,破损的门墩儿,和空中传来的声声鸽哨,一起构成了意味悠长的北京城。
五道营胡同便是这其中的一条。胡同所在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地坛、雍和宫、国子监、孔庙等文物古迹咫尺之遥,让这条并没有出过什么名人大户的小巷子,隐隐透着股书香门第的气质。
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接安定门内大街,南与箭厂胡同相通,全长米。据传此地曾为明朝守城的武德卫营地,时间久了,名字以讹传讹,最终得名五道营。
比起游客摩肩接踵的南锣鼓巷和烟袋斜街,五道营胡同的名气小了许多,也安静了许多。不赶时间的话,一家店一家店地进去逛逛,累了就在二楼阳台喝杯咖啡晒太阳,竟是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和欣喜。
整条街仍以灰墙青瓦为基调,院落建筑都未做更改,只是装饰出不同的色彩和风格。临街而挂的布偶玩具睁着大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想必对于它们来说,来来往往的行人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
余米的胡同里店铺林立,小餐厅、咖啡馆、杂货铺、文创店一家接着一家。虽然定位商业街,人们却更在意这里原汁原味的胡同风情和文化。
胡同里的店大半是外国人和海归所开,还有不少店主是导演和文艺工作者,因此五道营最不缺的就是艺术范儿。跳跃的颜色,夸张的装饰,每家店都在极尽可能地坚持着自己的个性,同时又和谐地融入在胡同里。仅从外面打量,也会觉得这里的店主人都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走着走着,偶遇一间仍保留着原样的院子,脚下的台阶已经破损,电线在屋前随意搭放,油漆剥落的红色木门半开半闭,总感觉随时会有人从里面走出来,用含含混混的北京话问上一句“吃了吗您呐”。
屋顶杂草丛生,门上过年时贴的对联还完好无损。站在门口的人不由得有些犹豫,如果推门进去,看到的会是手持贝斯的摇滚少年还是光着膀子炒菜的北京大爷。
这家名为“另存为”的小店曾经出现在彭浩祥的电影《指甲刀人魔》里,因此有很多文艺青年慕名而来。走进店里,像是小时候不小心闯进了爷爷奶奶的房间。老式音响、唱片、黑白电视机、画报等老物件留着岁月的痕迹,满满回忆感。
垂落窗边的绿植映出满眼绿色,阳光在屋顶跳跃,阴凉下休息聊天的人自在而舒服。这里没有闪烁的霓虹灯,没有车水马龙和人潮汹涌,只有安静的时光。
曾经有人说,北京的胡同正以每年50多条的速度消失,五道营胡同似乎独辟蹊径,它的商业气息和老北京生活互不影响,各成风景,时尚潮流中隐藏了北京最粗粝的模样,也许,这就是老胡同和新城市的共存之道吧。(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