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秋的一个夜晚,秋高气爽,夜深人静,万物俱籁,靠近云南边陲的大山丛林显得格外寂静。常言道:“月到中秋分外明”,眼看快要到中秋节了,一轮圆圆的月亮高高的挂在天空上,把皎洁的月光洒满山野!
突然间,一阵欢快的歌声和欢笑声打破了大山的寂静。在崎岖不平、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闪烁着点点亮光,约莫一支二三十人的队伍正缓慢行进在山路上。这些人,有的人打着自制火把、有的人手里提着灯光暗淡的马灯,有的人打着手电,正小心翼翼,缓慢前行。这么晚了,大山深处是什么人还在行走呢?
走在最前面的领头人手里拿着一面红旗,红旗上有用油漆印上的大字“沙湾大队专业队文艺宣传队”。原来这支夜行队伍是沙湾大队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文艺宣传队。一支游走在大山深处的文艺轻骑兵,如同内蒙古草原上的“乌兰牧骑”。
尽管有月光和灯光照明,山路还是模糊不清,十分难辨,行走非常坚难,他们相互搀扶前行。路上虫子和小咬很多,不断骚扰叮咬队员们。最担心的事情是怕被蛇咬,走在最前面手拿旗杆的人不时用旗杆敲打草丛!“投石问路”,“打草惊蛇”。
尽管路难行,但也丝毫没有影响队员们快乐、兴奋的心情。刚刚从前面的一个村子里演出归来,队员们还沉浸在演出成功的喜悦之中。大家嘴里哼着刚才演出的合唱歌曲《游击队之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那怕哪山高水又深……”!
一路走,一路唱,一路谈论今天的演出,欢声笑语充斥其间。山路路面很滑,不时有人滑倒了,引来一阵一阵尖叫声、哄笑声、摔倒人的笑骂声。“你这个坐蹲肉(臀部)吃得安逸哦!”,“去!去!去!别笑话别人!当心你龟儿子也吃坐蹲肉!”
过来人都知道,在七十年代,国内几乎所有文化生活都几乎枯竭,没有电视,没有新拍的电影、没有文艺演出。除了跳“忠字舞”外,就是“八个革命样板戏”。人们都患上了文化饥渴症,非常渴望文化生活。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农村。文化生活几乎是空白,村民们有时不惜走几十里山路才能看到一场难得的露天电影,尽管影片只有“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
眼前这支文艺宣传队装备非常简陋,没有乐队,只有一把二胡、一支笛子,几把口琴,一套锣鼓。没有演出服装,也没有灯光和舞美,是一支轻装的业余文艺宣传队。这支宣传队成立于年常管理工作。他看到如此多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特别是如此多的男男女女知青聚集在一起,觉得管理起来很有难度。
这些年轻人中有重庆知青、上海知青、北京知青。谁都不是省油的灯,基本都是生产队难管的“刺头”。重庆知青脾气火爆,一碰就炸,很抱团,打架玩命!上海知青洋派、自视清高,眼里瞧不起其他人;北京知青,皇城根子民,凡天下大事无所不知,个个都是大爷!本地知青和青年农民都是地头蛇,惹不起。要让这群人结合在一起,得要给他们找点事情干,除了干活外,业余时间得安排好活动,不让他们胡思乱想,特别是夜间。
于是他想到了建立业余文艺宣传队。让他们白天干活,休息时间、夜间排练节目,去村子演出。既加强了管理,又符合青年人的生活特点。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大队领导的支持,不久,大队专业队文艺宣传队成立了。张卫东任宣传队队长、集编剧、导演、剧务、演员于一身。
宣传队成立后,在排演什么样的节目上面,张卫东是动了不少心思的。他想既然是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排练的节目就要适合农村的环境和文化需求,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接地气”!张卫东觉得演出题材既要兼顾农村乡土气息,也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土洋结合,如果都是土的掉渣的节目,缺乏艺术性,显得俗气!都是洋气的节目则缺乏乡土气,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这需要把握好平衡。按照这个思路。宣传队排演的节目都是短小精悍的节目,主要以独唱、合唱、舞蹈、独幕话剧、现代革命京剧选段,三句半、对口词,群口词、金钱板、诗朗诵、口琴独奏、笛子独奏等等。
他量才施用,合理安排角色。北京、上海、重庆来的知青毕竟来自大城市,见多识广,自然担负起歌舞、话剧、京剧类节目。本地青年则担负起三句半、对口词、金钱板、群口词等节目,充分发挥了各地青年的特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排演一段时间后,比较成熟的节目已经有十几个,节目包括:大合唱《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京剧沙家浜片段《智斗》、舞蹈《伟大的北京》、《志在宝岛创新业》、对口词《大打农业翻身仗》、三句半《铁姑娘订计划》、相声《计划生育好处多》、笛子独奏《映山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男声独唱《红星照我去战斗》《牧歌》、快板书《小扁担三尺三》、三句半《计划生育就是好》、女声表演唱《沂蒙颂》《海上南泥湾》、男女声二重唱《藏族人民纵情歌唱》、男声小合唱《游击队之歌》、独幕话剧《这口气歇不得》等。
时长大约一个半小时。具备了演出一场的条件,可以为村民演出了。演出会有取得什么效果?村民观众是否会喜欢?张卫东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因为他知道首演很重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由于是带有试探性的演出,他选择了位置比较偏僻的沙湾六队首演,心想即使演得不成功,看的人少,影响也不大。
但事情有点出乎张卫东的意料。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当得知宣传队要来六队演出,六队队长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非常高兴和激动,立即把这一消息通知了队里的村民。很快,生产队里就像一锅滚开的水开始沸腾起来。村民们纷纷奔走相告,喜形于色,就像是过年一样,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生产队把多年没有用的煤气灯也翻了出来为演出照明,照明效果要比马灯好许多,还准备了炒花生、玉米、红薯等招待宣传队员。
演出当晚,煤气灯高挂在晒谷场竖立起的竹竿上。村民们早早地就聚集在晒谷场,没有舞台,没有音响,村民们围成一个半弧形观看演出,演员与观众零距离接触。
还有一个场景,让张卫东感到意外和感动。从傍晚开始,六队周边的田埂上、小路上,络绎不绝的人群正在赶来,源源不断,比赶集都热闹。
天都黑了,还有不少人打着火把赶来看演出。山窝里星星点点的火光在黑暗的田野上游动,构成了一道罕见的靓丽风景线。
原来,周边生产队的村民不知如何知道了宣传队要在六队演出的消息,好多人都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看演出。要知道,那年月没有手机和网络,也没有公路,消息也传的如此之快、之广,可见村民们真的是太渴望文化生活了!
首场演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观看演出的村民很多,里三层外三层的,每个节目都都受到村民们的追捧。每个节目结束后都获得热烈的掌声。叫喊声、锣鼓声、歌声、笑声回荡在小山村的上空。偏僻寂静的山村从来都没有这样热闹过!
演出现场演员和观众随意互动。有的歌曲本来是独唱的,后来变成台上台下一起合唱!看到舞蹈中的一些动作,村民们感到惊叹!哈哈!跳舞的女知青还会“撕胯”(劈叉)这胯都摆成“一”字型了!厉害得很!厉害得很!由于是在本大队演出,一些演员与村民基本都认识,有时,有的村民会直呼演员名字与演员互动。
“李三娃,看不出,你龟儿子还会演戏哈!”罗岔口,你那三句半,好个铲铲,笑死个先人”,“ye,陈幺哥,你哥子笛子吹得好牛逼哦”!“阿庆嫂,掺那个狗日的刁德一一耳屎,(方言打一耳光)龟儿子太狡猾了,老子都气的遭不住了……”!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演出效果超好!
首演一炮打响,获得圆满成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后,巡回演出一发不可收拾!隔三差五地到沙湾大队8个生产队去演出。随后,其他大队的生产队也慕名前来邀请宣传队去演出,如:水井大队、跑马大队等。
甚至,靠云南比较近的一些四川省的生产队,也邀请宣传队去演出。文艺宣传队俨然成了香饽饽了,远近闻名,应接不暇,于是,演出门槛抬高了,演出需要预约、排队等候。
宣传队名气响了,也受到村民追捧,不论宣传队到哪个队演出,都有不少村民翻山越岭去看演出,为宣传队捧场,尽管节目都看过多次了。不论宣传队到哪个队去演出,都会受到热情款待!至少,有炒花生、烤玉米、烤红薯吃。有的生产队,甚至拿出逢年过节才拿出来吃的腊肉,煮腊肉稀饭给宣传队员们吃……。
那年头,但凡饭菜中能见到点滴油星就不错了。腊肉稀饭那可是超高规格接待了,这让宣传队员感到有点受宠若惊!尽管白天干活,晚上排练演出很辛苦,尽管有时还要走几十里山路去演出,回到驻地都半夜了,也没有人叫苦叫累,演出更加卖力,人心换人心嘛!其实,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文艺宣传队的这段时光,是所有知青朋友知青生涯中,最愉快、最富有青春活力、最体现知青价值、最具有生活意义的快乐时光。
由于宣传队名声在外,也让大队干部脸上有光。他们更加重视宣传队的建设。大队书记也经常光临专业队指导工作。大队还专门为宣传队制作了一面队旗,购买了锣鼓之类的一些器具,大队家底薄,就这样也算“大出血”了。
就这样,如此頻繁的演出,不想出名都不行。很快全公社就知道了沙湾大队有支轻骑文艺宣传队。年底,公社召开知青优秀代表表彰大会,传达地区知代会精神,县委领导组成的工作组也到了公社。为了祝贺会议召开,会议结束时,举办了一场文艺晚会。专门抽调了沙湾、河口大队的宣传队进行文艺汇报演出。也有点让两个宣传队相互“PK”一下的意思。
演出在公社礼堂进行。这也是宣传队成立以来,首次在正规礼堂“登台”演出。大家都很珍惜这次演出机会,表演很认真,很卖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演出效果超好,很成功!沙湾大队的演出水平盖过了河口大队宣传队,受到了公社干部和县工作组的赞扬和好评。演出成功,夺得第一,受到领导首肯和表扬!队员们都高兴坏了!不停地欢呼雀跃,有的甚至相拥而泣,这苦没有白吃!
高兴的人中,还有大队干部。自己大队宣传队,在公社和县工作组的面前露了脸,大队干部脸上很光彩。特别是当县里领导和公社领导与大队领导握手祝贺时,大队干部受宠若惊,脸上都笑成一朵花了!
那时生产大队条经济条件很有限,即使文艺演出获胜了,也没有啥用来表示的。谁成想,在傍晚时分,大队专门派了几辆马车到公社接宣传队员。因为,公社所在地离沙湾大队还有十几里路的路程。专车接送宣传队员,也算是最高奖赏和很高的待遇了。
返程路上,几辆马车鱼贯而行,暮色低垂,公路两侧山野格外寂静,偶尔可见几家农舍微弱闪亮的灯火和袅袅升起的炊烟。坐在车上的宣传队员们意犹未尽,都显得格外兴奋,坐在马车上,一路高歌猛进。“长鞭哎,那个一甩呦,哎啪啪的响哎……”大声唱起电影《青松岭》的插曲。
宣传队员的快乐情绪,显然感染了几个赶车的车把式。这些毛头小伙,居然站立在车头,拉紧缰绳,让马快速的奔跑起来,马蹄的嘀嗒声,欢快的歌声、笑声混杂在一起,打破了山村的寂静。
然而,在一个急转弯处,跑在最前面的马车车速太快,离心力的作用让一侧车轮离开了地面,差点翻了车,真是好险!好在车把式反应快,驾驭马车有经验,很快控制住狂奔的烈马,把车速降了下来。有惊无险,太刺激了!惊恐过后,愉快的欢笑声、歌声再起!那歌声、那笑声久久回荡在山村的夜空之中……!
作者/来源:戎马生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