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记者尤蔓,通讯员史清廉、张潇禹)8月中旬,一场特殊的非遗培训在当阳市王店镇文化服务中心展开,8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及文化文艺工作者在这里学习、培训、相互交流。
当阳市王店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但德峰向记者介绍,王店镇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富集,历史源远流长,非遗项目有皮影戏、三国传说、民间吹打乐、打楠管、打鼓说书、扇子戏、薅草锣鼓、坐丧鼓、民间花灯等。
年,国家进行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普查工作,但德峰深感责任重大。皮影戏作为王店镇最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早在清朝时期就已形成唱皮影戏习俗。他开始在王店镇逐一寻访民间艺人,17年时间,先后寻访了王店镇民间艺人60余名、搜集皮影戏道具多件。但德峰说:“我们对民间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将非遗项目进行展演和传承,希望这种方式能更好地把这些非遗项目传承和保护下来。”
当阳三国传说是王店镇传承较好的非遗项目,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与遗迹、地名或实物相依托,寄存于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与日常生活中,王店镇有黑土坡、跑马岗等重要三国遗迹,当地民众能讲述大量三国传说,故当阳三国传说在王店镇广泛传播。
今年61岁的周勇世是王店镇为数不多的一专多能民间艺人,他擅长民间吹打乐演奏、皮影戏表演、薅草锣鼓演唱等,即兴编创唱词,能熟练讲述60多则王店镇及当阳本地三国传说相关传说,擅长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当阳三国传说,让群众喜闻乐见。
从年开始,周勇世每星期两次免费到王店镇四所中小学为学生传授当阳皮影戏。他自制器具,自编教学内容,几年来教授学生多人次,所教授的学生已大多能演出皮影戏。目前,王店皮影队现近百人,年龄最大者80多岁,均为周边农户。全队创作曲目24篇,年演出80多场次。
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王店镇非遗进校园已成为一种常态的教育、保护形式,越来越多的学校将非遗项目纳入校本教材,开设专业课程,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非遗进校园,使学生近距离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提高年轻一代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与此同时,王店镇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种旅游节庆和展会活动,将非遗元素融入到各类活动之中,先后参与了当阳市首届非遗进景区旅游文化节、多届关陵庙会等。非遗文化对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也逐步显现,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千万元,推动开发出了“王店老家”系列旅游商品10余种,登记注册农家乐60多家。
王店镇还通过政府拨款和多方筹资,投资近多万元新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集人员培训、皮影戏体验、音视频展示、移动展演舞台为一体,建筑面积达多平方米。传承馆的建设,极大优化了该镇文旅服务环境及功能,让传统文化不是只活在博物馆里,而是更好地走出去,为不同层次的人群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910.html